寻求科学活动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作者: 黄丽新

摘 要: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活动。科学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本文结合游戏活动《好玩的磁铁》,来阐述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科学活动; 预见能力; 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17-002

众所周知,各个科学活动的开展,在潜移默化间,能帮助孩子们萌发起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能力。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比较好动,富有好奇心,喜欢观察和发现新鲜的事物,对科学活动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科学活动是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孩子在能力方面的差异性有时无法彰显出来,有些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很多形式相似的操作环节,一次次重复、类似的操作,不断地在耗去孩子们对于科学的兴趣。那么到底如何来落实我们的科学活动呢?偶然地我从《好玩的磁铁》这一游戏中获得了一些小启发。

一、“好玩的磁铁”——准备阶段

(一)品活动目标的确立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于是我们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指南》提出: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2.学生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探索的结果。(《指南》提出: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3.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品活动过程的安排

在合理地安排特色活动的前提下,我精心制定了本次活动:

第一环节:玩一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预见能力)

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

3.教师小结: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第二环节:尝试活动。(实践出真知——探索能力)

1.用彩色环形磁铁与其他形状的磁铁碰一碰;不同形状的磁铁之间也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相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推力,不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吸力。

第三环节:游戏活动。(玩中学、学中玩——思维能力)

1.启发幼儿利用彩色环形磁铁,找出另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索结果,在环形磁铁上分别贴上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3.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

第四环节:收拾整理活动。(德智双面发展——整理能力)

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桌面整理干净后,把物品放回原处。

二、“好玩的磁铁”——实践阶段

(一)案例观察——关注细节点滴

“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两块彩色磁铁,你猜它碰一碰会发生什么呢?”有的孩子带着自己的猜测踊跃地来到了前面进行尝试活动,并说道:“老师,两块颜色不同的磁铁能吸在一起。”“一样颜色的就吸不到一起。”突然XX小声的说道。

以前他可是不爱说话的呀,我立马回应了他,“噢?是什么原因呢?”只听他破口说道:“因为磁铁有两极。”我立即给予了肯定,“嗯,对啊,你知道的可真多。”他得到了肯定,立马微笑浮现了出来,这时不仅我喜悦,他同桌的小朋友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一个个似乎都有些对他“刮目相看”。

利用原理我设置疑问: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吸管让环形磁铁浮起来吗?随即他继续鼓足劲,努力地想让磁铁浮起来,乐此不疲地尝试着,但还是没有成功,原来他没有领会磁铁浮起来的原因啊。

细节决定成败。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的情绪,在鼓励孩子的时候,要注意细节,要注意方式。例如围棋对弈有输有赢,幼儿平时在下围棋时,教师要注意不要在输的孩子面前表扬赢的孩子,赢的孩子会骄傲,输的孩子会气馁。

(二)观察分析——寓思想于游戏中

这位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曾经玩过“好玩的磁铁”,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是他仅仅是玩过,没有研究的透彻。为什么孩子们不能成功呢?就他和伙伴们对于“好玩的磁铁”这一活动的极大兴趣,我进行了及时的施教。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这个概念对大班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难懂, XX弟弟却因这个感兴趣的活动,破天荒地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各个感官来感知。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机会。这更是一次锻炼他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我积极地引导他去说。

我将围棋文化的思想渗透在游戏中。科学活动就是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学习兴趣。正如幼儿平时爱围棋,更爱与同伴下棋,可在对弈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的矛盾和纠纷。此时,我们要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下有意义的棋,不仅丰富围棋的内容,而且提高围棋水平,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三、“好玩的磁铁”——反思阶段

1.培养预见能力,抓住教育时机

大家都知道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幼儿对活动的自主参与是科学活动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特点及水平, 选择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科学小操作内容。

2.培养观察能力,掌握科学操作方法

科学操作方法的掌握能够提高幼儿科学活动的效率,帮助幼儿安全有效地操作。在活动中,要清楚明确地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操作, 操作的步骤和观察的要点,以及记录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幼儿抓住操作的重点, 正确有效安全地操作。

3.培养思维能力,继续开展、落实幼儿科学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操作比赛,既激励了幼儿的求胜心,又在不同程度上锻炼了幼儿的操作能力。

4.培养亲子感情,开展亲子“科学活动”

我们应该积极明确家长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我们应该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家园共育才能真正发挥“初探游戏中的科学活动”的实效性,同时专家也在多次实验中发现,亲子操作不仅可以拉近家长与幼儿间的距离,还可以较大程度地锻炼幼儿的科学小操作能力。

曾有这么句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们将抓住这个特点,真正地认真落实游戏中的科学活动。为此,我们应不懈努力,使科学教育活动与围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