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敢说、会说、乐说
作者: 杨莺燕摘 要: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若能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不仅口头表达能力会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还会为以后学习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56-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而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其说话能力尤为重要,他们正处于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对语言的接受有特别强的能力,是培养说话的大好时期。若能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不仅口头表达能力会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还会为以后学习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或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倾向性态度,是人们参与学习或活动的内驱力,是小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忆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而兴趣能激发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
1.树立学生说的自信
小孩子天真活泼,爱说爱动,可刚入学,对于新的环境,接触的同学难免有些生疏,感到害羞,甚至感到害怕,他们便不爱说话了。勇气是成功的希望,只有鼓起学生说话的勇气,才有希望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因此在说话训练中,要因人而宜,分别对待。课堂教学中对于那些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能发表自己不同看法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而相对于差一些的学生,首先不能打击他们说话的积极性,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即使是答非所问,也不要马上给予批评,而要肯定他们能积极举手,敢于说出自己的话,然后,再逐步引导,让他们再思考,直到说出符合要求的话。通过这样的鼓励,他们树立了自信,有话敢说,说话的兴趣会越来越浓,为提高学生说话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学生说的情境
在训练小学低年级说话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的语言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
教学《春到梅花山》一文,我用电脑演示早春的梅花山,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由于学生眼前有活生生的情境,有了深切感受,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有的说“我看到梅花山的梅花真多!”有的说“梅花真好看!真香!”有的说“小鸟在梅花树上唱歌,像是说梅花真漂亮!”……在充分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再说说:假如现在小朋友就在这梅花山上,你们最想去做什么?学生都抢着说,有的说想画一幅画,有的说想去闻一闻这梅花的香味,有的说想照张相,把梅花的美景留在照片中。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说得乐此不疲。
3.营造学生说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说话环境。小组学习可以为一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在回答问题时,每一位小组成员充分发言,各自发表见解,又互相补充意见。这样,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说话的舞台,让他们活跃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例如《春笋》一文中“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这一句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要求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孩子们立刻围拢在一起,读课文,说见解,无拘无束地与身边的小伙伴交流起来,讨论气氛十分活跃,很快地各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答案。这种培养和发展学生合作的学习能力,将会更有利于全体学生学会说。
二、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1.在趣味中练说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童话、寓言故事较多,学生对这些课文兴趣很浓,往往一篇课文学完后,学生还沉浸在课文之中,另外喜好表演也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演一演课文情节。如在教学《这儿真好》课文时,指导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故事,其他小朋友仔细看,看完后可做点评,说说他们哪边表演的好,哪边需要稍微改下。这样的训练不仅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在表演中学生兴趣盎然,想说、愿说,说话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又如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练说环节: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依然火辣辣地烤着,这时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让他们同桌讨论,续编故事。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在朗读中练说
加强朗读,强化小学生对有声语言的直接感知,也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朗读的次数增多,学生对于语言的结构和规律就越熟悉。因此,教学中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充分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读出感情,并启发学生能说出为什么用这种神态、语气和声调来读。
在教学《大海睡了》一课,我让小朋友用轻柔的语气小声的朗读着,理由是深夜了,大海睡着了,太大声朗诵会把大海吵醒,打扰别人休息是不礼貌的。又如《北风和小鱼》一课,课文的第一句是:“北风呼呼的吹着。”小朋友在朗读“呼呼”一词时要读得又大声又缓慢,这样能读出北风的寒冷,猛烈,这样读能让听的人害怕,发抖。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就能体会到北风的妄自尊大,得意洋洋了。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反复受到有声语言的直接感知,他们对语言的语感就会越来越强,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会很快提高。
总之,作为教师要不断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大胆开口说、开口讲的教学氛围,为他们搭建起表现自我的舞台,使他们的说话能力能日渐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