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作者: 吴淑琴摘要:培根曾说:天性和人固然是客观存在,但是习惯和教育则可改变人的天性,习惯在人的性格、情感、意识、思想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为了能够提高计算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受益终身。
关键词:数学学习;计算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73-001
数和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知识的学习掌握都与计算分不开,换一句话说,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它知识的教学效果。新课标虽然降低了计算要求,对大数目的计算和多步骤繁难计算进行了删减,但新教材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的声音却是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低了,计算能力下降了。作为一线教师,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关键的可能是新教材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教师淡化了纯计算教学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关键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人手。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曾得益于许多教育专家的理论指导和来自一线教师鲜活的教学经验。下面我只想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也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审题习惯
1.计算教学中也要指导审题,尤其是混合运算。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审题的习惯,在混合运算教学中,我按照“先看后想”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审题。
“先看”就是指导学生观察混合式题中含有哪些运算或什么括号,参加运算的数有什么特征。
“后想”就是在上面观察的基础上再作细致分析、认真思考,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选择怎样的计算方法恰当,可不可运用某个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简算。
“先看”的目的是为了“后想”,只有“看”得仔细、认真,才能“想”得充分,考虑得周全,成“算”于胸,选择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要提醒学生的并不是每道混合式题只有在开始的时候需要“看”和“想”,在计算过程也要“看”和“想”,要把“看”和“想”审题贯穿于整个计算的全过程之中,随时调整自己的计算,充分挖掘计算过程中合理、灵活的因素,为此,我还编写了下面的顺口溜,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
计算之前要审题,先看后算步步要;
正确、合理又灵活,消灭错误心欢娱。
2.练习过程中要体现审题。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审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在巩固练习过程中要能充分体现审题,画计算顺序线、特征数着重号和同时脱式连线先算号:
如(1)5/7÷5/4+5/7×1/5,题(1)按运算顺序应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但根据数的特征也可以进行简算,所以在5/7下面加上着重号表示计算还可灵活。
(2)4/5×5/6+2/5÷3/5,题(2)按运算顺序也是先乘除后加减,但这里的乘除可以同时脱式,这样可以简化计算步骤,故用连线符号表示。
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计算方法,选择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减少计算的盲目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审题习惯。
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簿的习惯
若把计算之前的审题看作是战前的火力侦察,那么战况如何还得决定于战斗力——计算能力。因而计算正确与否还要看学生计算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计算习惯——打草稿抓起,让学生草稿入簿,养成正确使用草稿簿的习惯。
1.明确要求,培养习惯。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人人自备一本草稿簿(最好是用白纸自制并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易引发学生“敝簿白珍”的感觉)。教师对草稿簿的使用要提出明确要求,并严格定期检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踏实认真的态度,而且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及时自查自纠的良好学习习惯。
2.获取信息,调整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每天抽查部分学生的草稿簿,这样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教学信息。如有的题目可以口算,学生由于口算能力不强,还在用笔算;有的没有掌握计算技巧,使得计算烦琐、而且还算错等,这就提醒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一些口算、计算技能技巧的训练。
如分数连乘、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般采用一次计算的方法,这也就给学生的约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计算错误率较高。从草稿簿上可以反映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约分时“丢三捡四”,不是约分错了,就是没约到位,针对这一现象,我加强了约分中“序”的指导荀练,训练学生按照“一同、二倍、三公约数、四别忘越级约分”的顺序进行约分;“一同”就是先对相同的分子和分母进行约分;“二倍”是对分子和分母是倍数关系的进行约分;“三公约数”就是找分子和分母有公约数的进行约分;“四别忘越级约分”就是要提醒学生分子和分母约分后,别忘了再看看是否还可与别的分母和分子进行越级约分,一直约到所有分子和分母两两只有公因数1为止。当然对于一些简单的能“积效”约分更好,这样可以简化约分步骤,如7/12×2/7×6/5,分子2和6的积与分母12相同,可以把分子2和6同时与分母12约分,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即使遇到再复杂的约分,也能做到不燥不乱、有条不紊,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3.诊断错误,对症下药。由于学生有了正确使用草稿簿的习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发现了错误,就可以借助草稿簿帮助学生诊断错误,对症下药。如有一次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位学生计算“小数乘法”发生错误,我认真查看了他的草稿簿,发现他只是小数点点错了,原来他是受“小数加减”中“小数点对齐”的影响,当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相同,如3.8×25.4,他积的小数点就会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于是,我帮助他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引导他比较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不同之处。此后这位学生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几乎没有再发生同类的错误,真正起到了以“点”促“类”的教学效果。
总之,认真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簿,对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文化素质的养成和计算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