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长大了
作者: 耿素琴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关键词:幼儿;科学探索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99-001
小蝌蚪是春天小河里随处可见的。结合我园地处的资源优势,我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寻找蝌蚪,并在班里的自然角中增添了一些小蝌蚪,引导幼儿了解蝌蚪成长与青蛙之间的联系。
案例描述
自然角多了一个装有小蝌蚪的玻璃缸。晨间活动时,东东看见了大叫了一声:“小-蝌-蚪!”继而跑过来,很兴奋的问我:“耿老师,玻璃缸里是不是小蝌蚪?”我笑着问:“你觉得呢?”东东肯定地说:“是的。”听到我俩对话的小朋友们立即围到自然角。“是小蝌蚪。”“它叫小蝌蚪……”他们围在一起议论了起来。我走到他们的身边,边俯身看着这群黑色的小精灵,边问道:“蝌蚪和这里的小金鱼在水里游得一样吗?”“一样,也是尾巴一扭一扭的。”“不一样,它(蝌蚪)是黑色的,小金鱼是红色的。”“它们身上的颜色是不同的,但它们身上的颜色与它们游水的姿势有关系吗?”我反问他们。“不知道。”“没关系。”“有关系。”……孩子们的意见开始出现分歧,同时每一方都努力说服对方来同意自己的意见。
见争执不下,我又问:“你觉得小蝌蚪能长大吗?”“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你觉得它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儿呢?”“是大蝌蚪。”“是小青蛙。”“是一条大大的黑黑的鱼。”“是青蛙妈妈。”……各种各样的答案全跑出来了。我很疑惑的望着他们,“小蝌蚪长大了到底是什么样?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知道正确的答案?”小雨说:“回家去书上找找。”“上网找答案。”……“对,这些都是办法,我想知道你们有不要别人帮助,自己能完成的办法吗?”我又一次问。“看来只有等小蝌蚪慢慢长大,才知道。”楠楠说。“对,我们可以把小蝌蚪的成长做成一本书,这样别的小朋友一看这本书就知道了。”我说。
在谈话活动中,我出示准备记录小蝌蚪成长的空表格问:“咱们可以记录什么呢?”笑笑说:“几月几日。”丁丁说:“我觉得还可以写上星期几。”点点说:“每天画小蝌蚪的样子。”“哦,是把小蝌蚪的模样给画下来是吗?”我帮着更清楚的向其他的孩子们表达,点点立即点头。我接着说:“我觉得这个观察记录的工作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轮流试试。所以……”故意打住。孩子们表述着自己的意见:每个人轮流记录,写上自己的名字。就这样,一张代表孩子意见的表格完善,生成了。
观察记录的值日工作进行得认真而又有序。每天轮到值日的孩子一来园,总是先看这群可爱的小蝌蚪。针对孩子们每日的记录,我用文字表述:
第一周:小蝌蚪没有多大的变化。
第二周:小蝌蚪的身上最外层开始变得透明,尾巴渐粗。
第三周:蝌蚪有脚了,在它的尾巴那儿,小小的。(孩子把它画了下来。)
第四周:小蝌蚪的后腿类似于脚趾的分化开始明显了,前腿开始出现。
第五周:小蝌蚪的前腿日渐明显了,尾巴变短了些,身上的黑色已渐渐变为棕色。
第六周:玻璃缸里除剩下几条生长较慢的小蝌蚪外,其它小蝌蚪却不见了。与孩子们讨论后,找来了一些纱布,用皮筋小心翼翼的绑在了缸口。小蝌蚪的尾巴彻底不见了,它们可以不停的蹦跳,长成了青蛙。
最后,我们带着孩子们到了墙角的草地,打开纱布,把小青蛙放生,小青蛙纷纷跳了出去。
反思与分析
在自主性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与小蝌蚪共同成长,收获了很多。
一、幼儿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以上是以幼儿为主体的科学探索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在观察中得到了丰富的印象。同时能经常向老师、家长提出一些他们关心的或不明白的问题,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孩子们与这群小蝌蚪也产生了深深的情感。如主动提出把小青蛙放归于草丛等等。观察和记录蝌蚪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奥妙,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
二、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指南》中指出: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更多的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抛回他们投过来的球,试图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比如当有孩子问:“小蝌蚪上哪儿去了?”我将问题抛出来:“你说呢?”这时,大家的意见、看法便得以适时的发表,有了不同的认识、看法,究竟谁对谁错?为此,在活动开展之前,我把自己的提问设计成:
我认为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教师所预设活动的兴趣与情趣,应该比单纯的学习更为重要。本活动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活动中,我培养了幼儿敢于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有思考、选择、判断、怀疑、设问、主动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探索、思考与尝试,都是在自由、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教师事先没有答案,由幼儿自己寻找答案,教师的适时参与起了引导、调整、导向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我还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假设,如:“如果……将会发生什么?”然后再给他们提供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概念,激发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探索热情和发明潜力。正如《指南》中所指出:“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幼儿正是把他们的科学知识建立在自己看到、听到、尝到、闻到和感知到的事物的基础上。这种早期形成的态度,激发了幼儿的科学知识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