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刘国芬

摘要:班级是培养职业人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阵地,学生能否在班级生活中养成应有的职业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作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职业中学;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131-001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而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也就自然担负起为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培养合格的初、中级劳动者,即职业人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必须从根本抓起,从培养这些人才的学校、班级抓起。班级是培养职业人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阵地,学生能否在班级生活中养成应有的职业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作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职业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管理的内容片面

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以,班级管理也要以此为最终目标。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在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上。但在现实的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常常只注重学生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养成,忽视了他们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却忽视了自己对学生的管理对其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是否有利;还有些班主任甚至要求学生只要不给班级扣分,学生表现怎样都不闻不问。这样的管理方式终究是由于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真正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所造成的,这样的管理对学生的成长一无是处,甚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要帮助他们改正已经养成的坏习惯,鼓励他们用积极健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

(二)对学生的评价太过主观化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现实的或者潜在的价值做出合理的判断,它对学生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就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来看,很多学校及教师都存在误区。他们大多数都将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的好坏、遵守纪律与否作为衡量好坏学生的标准。视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差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他们认为的好学生为表扬对象,对于所谓的“差生”却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并且还会伴有讽刺、挖苦、鄙视的言语和态度,这种评价体系只关注学生的智育发展,不关心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

(三)班级管理的手段单一

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注重或者说太注重自己的权威,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在管理中,过分强调打压式的管理,而忽视了民主、人性的疏导式的管理。在这样的管理下诞生出的学生,大多数都缺乏自己的个性,缺少创新的思维,只会一味的听从。我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管理最终是为了以后的不教育、不管理。是啊,我们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职业高中班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班级管理观念的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有效地改变行动。我们在上文中提到过,中职生具有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的特殊性,所以,我们管理上不能照搬普通高中的模式,必须要制定一套适合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特点的制度与理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业学校目前的局面。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首先要转变班级管理观念,将量化指标性的强力压制管理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生本关怀理念,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并在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中职学生的发展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我们的中职学生也不例外。由于招生门槛很低,所以招人的学生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差,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平时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等道德素质方面也显现出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所以作为中职班主任,我们既要看到我们学生的弱点,更要认识到我们的中职教育存在的客观必要性和中职学生的美好未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坚持以辩证的发展观为指引,同时教育学生能正确清醒的看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同时拥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类型和发展特点。生本关怀理沦认为,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学校、教师和班主任作为真正的关怀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