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题研究回归本真
作者: 唐迎珠摘要:课题研究追求本真。如何实现研究的本真,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从管理方式、研究策略、研究方法着手,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从而激发教师研究热情、提高研究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让课题研究从真正意义上回归其本真。
关键词:课题研究;回归本真;经验交流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97-001 课题研究追求本真,我们需要理清思路,找到方向,拒绝浮躁和--功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研究。我园在开展课题研究中,积极探索,扎实研究,让研究真正意义上回归其本真。
一、零距离的管理策略——激发全员参与的热情
我们提出“让每一次研究都是有效的”。如何让每一次研究都有好的效果,我们认为要顺应教育研究规律,循序渐进,不搞形式主义。“有课题,没问题;有方案,没计划”,这是研究的大忌。实践中,我们提出了“零距离”管理策略,即心与心的零距离,管理层与基层零距离,人与事零距离,实施有效互动,促进有效管理。
1.零距离参与——参与基层微型课题。作为课题的管理者、引领者,也是参与者,参与的过程是引领的过程。金秋十月,老师准备开展《碾米啦》的实践活动,我们和老师们共同参与:参观丰收的田野——拍摄收割景象——联系碾米的农民伯伯——和农民伯伯一起碾米——自己煮饭……通过实践参与,我们和老师有了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碰撞,研究的热情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零距离对话——与一线教师对话。与教师真诚面对,彼此主动交流沟通,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围。特别是研究中碰到问题更需要彼此真诚面对,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有一次,我们实施了“博客”的研究方式实践操作中发现,老师对此并不上心。通过了解发现:老师们对“博客”的形式和具体操作方式很模糊。后来,我们与一线教师进行了对话交流,大家逐步理清思路,认识到其优越性,问题迎刃而解了。
3.零距离服务——给予最细小真实的支持。 “零距离服务”,即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教师最真诚的、最有效的支持与服务。当我们看到一篇和课题相关的文章,会迫不及待地介绍给老师;网上搜索到一个好的网站,会马上推荐给老师;读到一本好书,也会推荐给老师。
在“零距离管理”模式下,我们建立了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老师们的研究积极性高涨,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二、“多样化”的研究方式——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研究进展的深入,会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我们以“问题”为抓手,以“教师”为主体,以“课题”为载体,通过发现——剖析——归纳—确定——研i寸_—_解决—提升问题,构筑研究平台,引导教师自主研究,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化发展。和大家交流一下以下几种研究方式。
系列化专题研讨。即针对@专题开展多次研讨,层层深入,从深层去剖析,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实践。如“华夏教材之我见”专题研讨一经历了“我学教材—研读教材内涵”、 “我用教材——交流主题方案”、“我创主题课程—生成主题交流”一系列研讨。“系列化”专题研讨有利于实践反思的持续开展,改变了以往“浅尝辄止”的活动形式,具有“持续生长”的活力,有效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范围。
案例对比分析式研讨。即提供给教师一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大家交流各自的处理方式,引导教师进行对比分析和深入思考,明确一个或多个符合新理念的教育策略。如在《争抢三轮车》的案例中,我们通过交流处理方式、分析其专业化程度、对比策略的有效l生等,让教师体会专业化教育行为的含义与策略。集中式研讨后,又进行了小组和个人自主反思研究,促进教师主动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调整,促进教育行为不断地专业化。
教研沙龙。我们开展了“优秀活动设计大家谈”教研沙龙:首先用关键词表述对“优秀活动设计”的理解,接着出示“珍珠”和“菜肴”两张图片,阐述哪样物品能诠释你心中的“优秀活动设计”,然后展示优秀案例《数学:苹果园》交流,最后谈自己的优秀案例。老师们的回答生动、精彩,展现出每个老师不同的风采,也激发了每个老师探讨研究的热情。 情境表演式教研活动。即通过教学问题的模拟再现,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转化教育行为。它的基本流程是:走近一线寻找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并思考其研究价值——搜集资料,小组表演——集体研讨对话一总结整理。
三、“发展式”的管理理念——顺应和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
“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角”。“发展式”的管理理念能顺应和逐步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引导教师开展真研究,获得真效果。
1.改变研究组织形式 我们经历了这样几种研究形式:平行式,开始同一教研组研究一个子课题,在组长带动下互相学习、互相扶持,平行班之间处于同一发展状态或跟随状态。独立式,各班独立承担子课题,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研究个性,展示自己的研究才能。合作式,研究后期,我们进行了合作式的研究,即2-3个班级为一个合作小组,各班之间相对统一又彼此独立,可互相借鉴、交流,也可个性化的研究与发展。
2.创新多种反思方式
以往,我们多以个体反思为主,写自己实践中的故事、经验等。实践中,我们开拓创新,采用其他多种反思方式,形成互补推进的效果。 一是解读他人,迁移自我,即通过观摩他人的活动,分析解读他人活动中的一些事件、案例,来分析、反思、迁移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二是群体对话,超越自我,包括小课题组内的对话和年级组内的对话。
3.采用“弹性式”撰稿制度
幼儿园的案头工作纷杂繁多,要提高教师案头工作的积极l生和主动性,需要优化管理策略,以激发教师内在的潜能。我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量化”阶段:每人按月以“量化”的方式撰写,这样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文本资料,但高质量的很少。
“质化”阶段:教师每月撰写后上交批阅,获得“优秀”量即可。实践证明,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质量提高了,但完成任务后发生的典型案例会被忽略。
“菜单式”阶段。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的况自主选择撰写的形式和完成的时间。我们规息3篇优秀,人/学期。经尝试发现,数量少了,但优秀率提高了。
“全开放式”管理阶段:没有任何量的要求,完全由老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撰写。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让课题研究回归本真,找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效果,必须在管理方式、研究策略、研究方法上因“校”制宜,采取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课题研究中达到锻炼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