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作文教学四步曲

作者: 顾雪梅

摘 要:体验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体验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66-001

文贵有情、文贵归真。如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活动在生活中获得真实感受,轻松愉快地从笔端流泻出自己的感受?现就我执教的《我做“准“妈妈》为例,谈谈体验作文教学的四步曲。

一、前奏:亲历体验

素材来源于生活,没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正如叶老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的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才会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这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

“感悟母爱”是个深沉而感人的话题。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当一天“准“妈妈。让每个学生回家把装有三斤大米的袋子系在腰间,进行一天的活动,完成上下楼梯、做作业、系鞋带、吃饭、睡觉等动作,让学生依托身体各部位的感官来体验当妈妈怀孕时的辛苦。这是学生从没做过的作业,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和辛劳,唤醒了学生真情的涌动,触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序曲:感悟动情

体验作文“返璞归真”的根本也就在于学生能否用心观察、用情体验。作文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营造气氛,创造心灵的共振,只有拨动心灵的琴弦,才会与佳篇有约。学生亲历了做“准”妈妈的体验后,我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了各自独特的感受。

生:来到学校,我双手托着“小宝宝”走进教室。教室里可热闹了,大家都在互相展示自己的“大肚子”。下午出黑板报的时候,我吃力地搬来一张长凳,想爬上去,可我一只脚刚迈上去,顽皮的“宝宝”左右摇晃,我一个踉跄,差点儿摔下来。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站稳了脚步。

生:我平时上楼梯的时候一步跨两个台阶,轻轻松松。可是,今天怀上“小宝宝”后,我只好一只手捧着肚子,一只手扶着楼梯扶手,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上跨。当我爬上楼时,我已经累得两腿发酸,精疲力尽了。

生:我以前睡觉时,总喜欢左翻右滚的,觉得很舒服。可有了“小宝宝”后,躺在床上,总觉得肚子上像压着块石头似的,喘不过气来,我左侧不是,右侧也不是,坐起来整理一下“宝贝”,想解下来,可又一想,妈妈怀我的时候,不知比这难受多少倍。我吸了一口气,又睡了下去。整夜都动弹不得,真是夜难安寝呀!

从学生质朴、真实的感受中,我发现,他们不但是在用自己的身体感悟着生活,更是用自己的心在体验着生活。

三、高潮:酣畅表达

对于习作教学而言,说是写的前奏,是从体验到表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我依托“说”一次次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涛。我让学生读《十月怀胎歌》和补充父母爱孩子的故事后,通过课前询问父母和回放平时不经意的生活细节,倾诉对父母说的话,这时孩子们心中的情弦已悄然发生了强烈的震动,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有的孩子在说到动情之处竟然潸然泪下。我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平时母亲关爱自己的每个细节,进一步推动他们心中的情感波澜,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淀丰厚起来。

在交流评价时,他们体验的表达不仅是把意思说清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体验感染了别人,从而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混沌,最后让学生“写”,达到情动辞发,下笔成文。在《感恩的心》的乐曲声中,学生写下了这样感人的句子:

生:我妈妈告诉我,她怀我两个月大的时候,她常常会呕吐,吃什么吐什么。但想到肚子里的我,常常只好硬着头皮再吃,可吃了又吐了。妈妈真是太辛苦了!

生:我听妈妈说,本来在我前面已经怀过宝宝了,但不小心流产了,所以妈妈自从怀了我后,什么事情也不做了,整天躺在床上保胎。妈妈为了我,整整躺了90天才下地活动的。没有妈妈的付出,哪会有我呢?妈妈谢谢您!

生: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吃肯德基。我津津有味地啃着香喷喷的奥尔良鸡翅,喝着甜甜的果汁。而妈妈却坐在我对面看着我吃。我奇怪地问:“妈妈,你怎么不吃呀?”妈妈却笑着说:“我不饿,你吃吧!好吃吗?”

生: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与温馨。我还要感恩更多给过我帮助和爱的人,感谢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教会我怎样做人。

通过“出乎其外”的实践性活动,学生产生“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从而使学生丰富积累,做到有感而发,文思泉涌,达到“文道合一”的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从而促进学生作文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尾声:评改交流

在写作课程目标中,无论是“为自己写作”还是“为不同的读者写作”,都注重记忆、交流、组织等工具作用,都注重传达社会信息的功能。交流是作文的本质。为此,可以让学生叙写成文后,声情并茂地诵读自己的习作,可以配乐或表演,读给家长听;或与同学交流,三五个同学组成一组,开展“心灵时空”交流活动,先相互诵读、批改,再让学生自改,针对自己习作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反思和总结。在“作文体验课”上,教师诵读或评点学生的文章,把成功的习作集结成册,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在评改交流的过程中,既修改自己记录生活的文章,也矫正自己的人生修养,使其在作文的评改中进一步体验生活,观照自我,提高表达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写作教学的目标,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写作的习惯。要让写作成为孩子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成为孩子生活的一种享受,要让孩子在写作中感受愉悦、感受成功,也就是要带给学生全新的“作文体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生命。只有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独特的角度去观察、聆听、思考、感受,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心灵里驻扎,作文才会插上飞翔的翅膀,才会有自然的真实的情感流露,有真切的灵性的语言流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