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信息课堂的师生情感
作者: 陈云龙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素有重技术轻情感的偏颇。信息技术教师本身也更多注重专业技术的修炼,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形成常常会被削弱,人机对话一直是信息课堂的主流。而新课标提出的多维目标,更需要我们注重课堂的人文性,特别是情感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协作、快乐创新的优良品质。本文阐述信息课堂建立良好师生情感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信息素养。
关键词:师生情感;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83-001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大多以软件学习和操作技能为主,如苏教版三年级中安排了操作键盘、文字输入比赛、画图、遨游英特网、WORD等技术性较浓的内容。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较多的采用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苦练技术的方法。学生的技术是得到了提升,但是这并不符合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意图。新课标需要我们的信息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显然注重技术偏离了这条主线,甚至把学生当成了专业学习电脑技术的专业人才。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重新审视课堂,这是人的课堂,是传递情感、建立思想、形成观点、提升素养的课堂。那么课堂就更应该是以情感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和环节,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卢家楣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如何让情感贯穿信息课堂,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以活动形式充分开展师生交流,不仅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进了师生的情感。
一、儿歌一笔画
二、SCRATCH故事会
如果画图还是比较简单的交流和表达,那么SCRATCH故事会就给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舞台。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增加了SCRATCH编程,程序可视化卡通界面,方便快捷的脚本编辑等优势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仅仅从教编程的角度理解教材是不够的,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就需要在课堂中大力设计师生交流,增加思维碰撞的火花,于是我采用SCRATCH故事会的形式。如教学《小丑的表演》时,就让学习小组先编写故事并相互口述,形成一个集体情节。有小组这样写道:我家有个卓别林,手拿魔棒帽子长,一天几套花衣裳;魔法棒向上举,天上下起流星雨;魔法棒向下放,满地鲜花齐开放;向右转鼻子长;向左转腾云驾雾去花山。学生们在编写故事中,不仅创造性地串联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还充分考虑了脚本中需要用到的控件、场景等,学习趣味大增,探索和创新在师生交流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学生课题组
六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在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不如中低年级活跃。他们更多的是擅长书面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基于这一情况,我设计了学生课题组的学习形式。“智能导航课题组”就是其中的一个。卫星定位导航早已经进入到我们生活之中,对于其中的原理、方法和效果却并不是人人皆知,学生也很渴望了解这些高科技知识。我组织课题组学生,围绕设计的研究表,小组开展课题活动,并建立了课题交流QQ讨论组,随时为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学生课题研究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看,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研究体初步知识,由小组负责人整合分项目的资料,用PPT等形式进行展示。在研究展示的过程中,既能让小组成员对研究体有较深刻的理解,也能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其他非研究小组的同学。锻炼了学生独立开展在网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能在QQ和课堂给予学生交流表达,增进师生间的融洽度,达到了相互学习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堂不能只有人机交流,因为课堂是人的课堂,更需要的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信息课堂借助其特有的计算机与网络的载体,将教师的智慧、师生的情感、学习的乐趣有机融合。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在教学活动的内容中促进和激发师生交流,实现信息技术课堂师生互动的新境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83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