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王华萍

摘 要:德育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法,由于德育课理论性强,学生普遍感到德育课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浓厚,影响了他们能力的提高和德育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德育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17-001

在德育课堂上要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本文从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概念、编选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案例教学需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来阐述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概念及发展趋势

1.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2.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并以落实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对于师资培育革新具有实用价值,尤其在师资培育职前阶段,更可帮助职前教师建立其教学实务知识,然而,处在师资培育愈来愈重视教学方法改善的时代,案例教学法是有其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二、德育课案例的编选

1.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遵循“三贴近”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如《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案例,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从中感悟、理解本课的主要观点,教师将其穿插教学中,既调动学生参与,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所选案例应属于学生已知、或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

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切记不要选择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案例,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发展能力,恰当的选择合适的案例。

3.所选案例要真实,讲究客观生动

案例的真实性很重要,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恰当的选取一些生动的、贴近教学内容的、有价值的案例。因此,作为教师,务必要学会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有特色、充满活力和高效。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德育课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讨论案例、师生互动、合作研究

案例讨论一般4-6人一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补充。案例的讨论应是师生的合作过程。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教师要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组织和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

例如在讲“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诚实守信”这一内容时,笔者选取了“三鹿奶粉事件”的案例,要学生讨论公司破产的原因,最后得出“诚信是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企业的根本,企业诚信的核心就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

2.案例讲授法

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使案例与教材理论水乳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职业性格的形成”这一内容时,给学生讲授了中职毕业生成长过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职业性格是可以调适的”观点,找出自己的性格与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对职业性格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根据差距制定职业性格培养、调适、提高的措施和计划,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德育课的实效性。

3.创设情境、课堂演练、分析点评

如在《择业与求职》的教学中,把人才招聘会作为一个案例,通过模拟招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角色,去感受、体验求职技巧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评析,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采用案例模拟课的形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并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德育课的说教性、理论性,使德育课更加富有实效性。

4.同时案例也可用于课后作业、讲学稿、试卷中

总之,用好案例,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适应新课程的教改要求,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

四、德育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反思

1.优点

(1)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2)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的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3)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1)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同时,编写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技能和经验。因此,案例可能不适合现实情况的需要,这是阻碍案例法推广和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

(2)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当然,德育课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积极探索灵活的德育教学方法,突出德育课的育人功能,突出德育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形成想学、乐学、会学的良好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中职校的德育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耿文才.案例教学法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8

[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