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高数学“差生”成因及转化

作者: 吴思好

摘 要:职高数学课作为一门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差生”基础知识薄弱,解题、审题能力低下,学习毅力不够,学习无兴趣。因此,首先要制定适合这类“差生”的教学措施,因材施教。其次要关心、热爱“差生”,关怀和鼓励“差生”。

关键词:职高数学; 差生; 成因;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20-001

职高数学学习中“差生”的形成:有智力原因,也有非智力的原因,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原因。可我根据从教二十多年的经验看:大部分“差生”应该是后天形成的,现就后天形成的“差生”的成因及转化,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职高数学“差生”的成因

职高数学学习中的“差生”形成原因有许多方面。

1.基础知识薄弱: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的内容,不阅读课本,不明确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2.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自学能力差,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自信心不足:他们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揭短、害怕遭到冷落。但是在学习上又信心不足,以失败者的心态参与学习,对自己缺乏信心,作业中即使自己做对了也不敢相信自己,对成绩好的哪怕做错了,也认为必对无疑。

4.对抗心理强:对自己的进步丧失信心,认为自己不可救药,于是自暴自弃。

5.淡漠检测: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碰运气”。

二、职高数学“差生”的转化措施

1.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知识的衔接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尤其是“差生”。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相关联,而职高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初中就不扎实,若丢弃初中相关知识直接学习职高知识,他们可能就听不懂,因此要做好初中与职高知识的衔接工作。

2.加强直观教学,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在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像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3.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差生”的学习情绪。我们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变“我怕学”为“我要学”

我们要讲求心理策略,对学生加强“暗示法、戴高帽法”,通过语言、行动,把精神奖励传给他们,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到“有用”与“无用”,“有能”与“无能”。如在课堂上遇到比较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解答的题,但仍有同学不懂,如果我们和蔼、亲切地说:“不要急,再想一想,你一定可以解决。”学生会感到:老师了解自己,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那么会继续动脑筋思考,开展积极的思维,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相反,若老师轻率地说:“这么简单还不会。”学生会感到自己很笨,进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他们的思维活动也会受到很大的抑制。又如“作业有进步!”“真聪明!”等肯定性或赞赏性的语言,学生会感到老师关心自己,注意自己,也自然地喜欢亲近老师,老师上课也加倍认真。“差生”们的情感都比较丰富,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我们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差生”接受我们,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差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差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5.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适度

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布置作业时,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6.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设法帮助他们独立完成作业

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我们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7.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差生”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低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达到转化“差生”的目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习也是一样的,“差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丢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流的。

总之,我们要勇于创新,大胆思考,探索有益的差生转化策略,常激励学生、适当的给其“戴高帽”,少挖苦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不会花费过多精力,“差生”也就能转化成“优生”。

参考文献:

彭贤智.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24-18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