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学在幼儿美术中的作用
作者: 许艳倩摘 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范例,范例的出现帮助幼儿学习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网络通讯的发达也为老师收集相关的资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如何选择范例,如何有效的运用范例,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尤其关注范例呈现的时机、数量、类型、价值,关注范例对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表现的影响。
关键词:范例教学; 美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06-001
范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搜寻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儿童身边的、艺术宝库中的审美对象,并加以有针对性的引导,扩展儿童的艺术感受空间和表征手法,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观察能力和创造表现力。范例教学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就课堂美术范例教学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美术范例的优势来增强教学效果
1.范例选择上注重“吸引力”
范例的选择应当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适应幼儿的审美创造发展水平,同时,又要通过教学,促进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如大班绘画活动《名字变变变》,我选用的范例是一组形象稚拙、构图简洁、色彩明快的儿童画作为欣赏载体。幼儿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了“和我画的一样”的亲切感,消除了高不可攀的神秘感,由此产生创作的自信心。范例中的名字延长方式,图形的想象,观察的角度各不相同,通过我的引导、点播和讨论,孩子的想象如同插上翅膀,表现出来的作品千姿百态,各有不同,审美创造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
2.范例运用上注重“互动力”
范例教学不是简单的选材、传授、模仿的过程,要注重在共同观察,共同欣赏,通过探索的互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形成自己的判断、进行取舍和尝试。就如刚刚所说的活动《名字变变变》中,我的示范是以自己的名字,让幼儿产生亲切感,原来老师叫这个名字呀,也有一定的新奇感,而且我在演示的过程中,把我名字的变法,延长的过程,用一种儿童化的语气传输给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还插播了一段名字作画的视频……从静态范例到动态范例,从视觉刺激到听觉刺激,让孩子们充分感知了名字改变的奇妙之处,从名字变成画的神奇之处。其中,我还呈现了几种装饰名字的花边和图纹,示范了对三角形,正方形的想象,其中所包含的对称性、装饰性、色彩搭配等教学点一并在范例中体现出来,幼儿很快领悟到图形想象的技能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变换花形、颜色,自己创造表现出了更多有趣美丽的图形,装饰在自己的名字上。
3.范例效果上注重“创造力”
幼儿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障碍应该就是美术技能与思维创造性之间的脱节,教师还应注意呈现的时机,及时出示,及时收回,万不能让幼儿把范例作为模仿对象;在教幼儿学习某种美工技能时,也应该注意采取“半示范”的方法,否则范例就会成为限制幼儿思维、想象的“绊脚石”。《名字变变变》中我对孩子前期经验的准备比较充分,我先是让幼儿练习自己名字,并且让他们知道名字写在纸上的正确位置,将名字的笔画延伸变形,想象添画成一幅好看的图画,对幼儿是个挑战。孩子们通过观察、欣赏,从粗略到细微,发现了装饰名字中蕴含的不同的图案美,既是对幼儿观察能力更进一步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幼儿感知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平时未注意到的某些特征时,他们会显得兴奋和好奇,这种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他们参与创作活动的动力。我在示范名字变字画时,没有将延长的方法完全的教授给幼儿,为幼儿留下独特的艺术表现空间,并让幼儿讨论如何将字变化添画,并表述自己的方法,让幼儿在交流表述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创作的方法。
幼儿装饰名字时间需要很长,可以选择自己姓名中最喜欢的那个字进行装饰,这样字可以写的比较大,便于幼儿选择纹样或图案装饰,并且无论从画面的比例或是幼儿活动时间长短来看,都会更适合。
二、统筹兼顾,着重趋避美术范例的劣势来促进教学方式
1.要在“导”字下功夫
在美术活动中,过多使用个别教师的范例,会使幼儿的欣赏水平始终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会导致“复制型儿童”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基础描绘的教学,让幼儿知道“这是什么”,“怎么入手”,“如何绘制”,从而能够规范绘画技巧,但不约束其想象空间。
2.要在“放”字做文章
有些教师以为,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就要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去想、去画,无需教师的引导,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放任自流,使幼儿无从下手,这样做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不正确的。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把自己对范例的理解、所得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迁移和应用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通过新旧表象的重新加工与组合,形成新的具有创造性的表现。
3.要在“悟”字求实效
范例教学使用不当会约束了孩子的想象创造能力,降低了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造成后来许多孩子具有相当好的绘画基本技巧,以及很高的临模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在引导幼儿观察范例时,要帮助幼儿在每个范例中寻找美术表现手法的切入点,将问题和范例对应联系,让幼儿在观察范例、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所提供范例的美术语言所表达的丰富信息。
三、精益求精,创新利用美术范例来提高教学质量
1.充分感受体现范例的最大价值
合适的范例收集和选择是一个不易的过程,千万不要把观察范例的过程变成走过场,使范例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引导幼儿发现范例所表现的典型特征。教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时,都预设了相应的核心目标,所选择的案例当然也应该是既体现一定的典型性,又紧紧围绕着核心目标的。
2.老师对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范例典型价值的把握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幼儿捕捉到最合适的观察切入点
但同时,教师要避免主观导向,不要把自己对范例的认识和理解强加于幼儿,而应是在共同观察,共同欣赏,通过探索的互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形成自己的判断,进行取舍和尝试。
总之,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使用范画,并要时刻注意范画使用的导向,范画是幼儿创作的支持,而不是限制幼儿的框框,更不能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标准,适时、适地、适宜地使用范画,支持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美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