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高军娣

摘 要:本文通过对城市严重污染的成因分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城市的发展与运转需要好的环境,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又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城市;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61-001

一、城市严重污染的成因分析

1.人口与经济的双高速增长机制导致城市环境面临较大的压力

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将会带来对原料的更多需求,同时也会产生较多数量的废物排放。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还在进一步推进。当越来越多的人口移动到城镇后,会衍生大量的物质需求,相应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排放。

2.城市环境治理适应不了产业结构快速变化的需求

当前我国整个产业处于重型化的趋势中,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重化学工业化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这些产业发展对电力等能源工业提出新的需求,导致煤炭、火电等产业污染物排放的规模化扩张。

3.一些城市政府回避治理责任

尽管环境保护部已经建立,但是在城市层面,有利于污染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机制还有待完善。例如,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里,还存在污水处理厂拖延建设或者建设后不有效运行的现象。

4.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并造成污染的扩散

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建设布局过程中缺乏内部的功能分工,一些污染型企业长期盘踞在城市的居民区周围。目前一些城市正在进行退二进三、退城进郊活动,将工业向外迁移。如果只是平行移动,没有带来技术改造和升级,将会造成污染的平面移动。此外,许多城市建立的各类园区都强调产业集中,但一些企业圈占过多的土地,并过度强调企业之间的绿化带建设,造成外部集中、内部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增大了环境集中治理的难度和成本。

5.规划方式与生活方式造成新的污染形态取代旧的污染形态

由于城市在空间上的扩展,人员空间往来的在途时间拉长,造成交通运输工具尾气排放量的增加。与此同时,私人汽车的拥有量也不断增加,但我国汽车的尾气排放标准还相对较低。在城市工业迁出入园和私人汽车数量增多的情况下,汽车污染对城市的影响正在增大。

6.自然禀赋不利于中国城市的污染治理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资源的要求与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大。中国石油不足,不得不更多地依赖煤炭发电。城市和可以城市化的地区相对有限而且集中,外围的环境空间不利于污染物的治理。北方面临沙漠或者沙化土地,易造成更加严重的复合性污染;此外降雨较少,河流流量较小,城市污染稀释和自净能力弱。南方的丘陵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消散。西部地区城市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少,不能有效地吸收污染物。

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三、如何避免和减少城市污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要形成可持续性城市设计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指导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近来,一些城市规划与设计专家提出,要在可持续城市设计中重视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并且在程序、方法、机制等方面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要结合中国自然禀赋特点,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环境治理的内容,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专家与市民的意见,在城市管理中强化环境的约束力。

2.要重视建设紧凑型城市

要注重设计紧凑型社区与建筑,充分减少闲置空间;尽量利用城区现有的设施;发展可步行的社区,注重多开发高层建筑;减少大户型面积的住宅以节约土地;配套建设社区的公共设施与服务设施,减少市民的交通运输需求。

3.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加强环境质量监管

在城市产业建设前,应加强环境准入审核或核准,提高产业的环境质量;在运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完善绿色税制方式,提高各类污染企业的运行成本,甚至不排除采用行政手段,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并转;同时,要采取引导、鼓励的方式,促使企业建设能够脱硫、脱硝、除尘等的设备,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

4.加强环境改善方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内部一体化合作

在北方地区,可以通过进一步恢复植被、减少裸露地的面积,减少灰尘进入城市,减轻城市的污染。而南方的城市周围如果能够密植林木,便可以吸收城市、污染,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城市内部在功能分区时,如果能够将工业区与居民区做适当区隔,并且在其间建立防护林带,对于抑制城市、尤其是城市工业对居民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5.更加注重发展公共交通,适度限制私人汽车

目前,我国城市平均公交分担率不足10%,而欧洲、日本、南美一些大城市达到40~60%。要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对私人汽车加以制度限制,通过征收拥挤税等方式,提高私人汽车的运行成本,通过减少汽车数量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6.改革环境管理体制,提高城市政府的环境责任

要加强社会各界对城市环境的监督,强化环境政绩考核,增强城市政府的责任意识,扩大市民对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参与。

参考文献:

[1]贾朝军.城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J]污染与防治,2012,6,102-104

[2]环保部公布《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M]2009.6.32.中国环保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3]李吉发等.北京市大气治理方案研究[J]污染与防治,2004.12.02,52-5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