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的融合
作者: 陆娟摘 要:幼儿教育的对象是思维和认知能力都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它相较于其他教育阶段更具备阶段性和特殊性,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专注于艺术才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如何完善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的融合,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趣味美术教育; 科学方法; 激发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27-001
趣味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趣味的美术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通过趣味美术教育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习得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一、幼儿趣味美术教育与创造力融合的可行性
趣味美术教育通过让幼儿做手工和画画,使幼儿的左右脑得到开发,幼儿左右脑协调发展,又促进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完美融合,增强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时期是创造力发展的黄金阶段,美术教育活动又是幼儿教育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这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幼儿园实施对幼儿全面教育的可取之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美术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来辅导幼儿进行艺术创造,幼儿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的选用色彩、图案,设计规划线条,不断在脑海中构想,使自身的艺术细胞得到滋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培养方法
第一阶段是涂鸦期。这段时期的幼儿非常享受涂鸦的乐趣,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兴趣,科学的教育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运用启发式教学解放幼儿的天性,让他们能够看到、摸到、想象到更多的事物。第二阶段是基本图形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具备了画基本图形的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幼儿已经可以学习和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进行创作,这一时期的幼儿,还具备很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多临摹、多动手制作,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所看、所想、所爱,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优秀的作品。第三个时期是涂绘期。这个时期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对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帮助他们巧妙的运用画笔和色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主题。在审美与表现的完美结合中,超越自我。
三、实行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融合的具体方法
幼儿趣味美术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和趣味美术欣赏教育。在绘画课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以此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手工课上的选材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进行剪纸游戏、橡皮泥制作以及折纸游戏等等。在美术欣赏教育这一课程上,教师可以带领小朋友们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他们感受和观察,也可以让小朋友们欣赏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绘画作品,鼓励他们发表个人的感受。趣味美术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作品重组法,重组的内容包含构图重组、色彩重组和造型重组
构图重组指的是将一副完成好的美术作品进行人物或景物的切割,再将其进行重组来形成一副新的作品。色彩重组是将画中原先的色彩抹掉,让幼儿进行重新着色,以此来刺激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造型重组是指将一件物品的各个零件进行分割,让幼儿再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幼儿通过重新组合构图、色彩和造型,加深了对作品本身的印象,培养了灵活思考的能力,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
2.模拟启发法,模拟启发法的内容包括绘画模拟和手工制作模仿
在绘画模拟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幅原作,让幼儿通过观察原画后,保留原画的构图结构和基本形状,选择与原画不同的内容,创作出新的作品。在色彩模拟中,则让幼儿以原画的色彩为参照,保持构图和形状相同,创作出不同色调的新作品。在造型模仿中,通常采用的是泥工模仿和玩具制作模仿。给幼儿提供一件已经完成的工艺制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和设计,制作出外形近似、风格相同的新作品。玩具制作模仿亦是参照玩具原型,自行完成制作环节。
3.抽象法、合作游戏法和多幅选择法
运用泼画、撒盐画等美术特技方法,绘制抽象画面,产生偶然出现的艺术效果,启发幼儿的抽象思维,这就是抽象法。合作游戏法则是指教师按一定的人数比例,将每个班的小朋友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幼儿的创作环节中,可以分小组确定一个主题,小组内的成员再围绕主题进行互相讨论、互相启迪、互相补充,使幼儿彼此的创造思维发生共鸣,产生连锁反应,诱导出更新颖的作品。多幅选择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幼儿作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多想几个构图方案,再把每个方案都画出一个图样,然后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进行二步创作。
四、教育工作者促进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的融合的有效途径
1.深刻理解对幼儿实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是美术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应该深刻明白对幼儿绘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幼儿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是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只有深刻理解了幼儿趣味美术教育的实质,才能更好地把灌输知识与让幼儿在美术中得到快乐、体会乐趣结合起来。单一、重复式的美术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幼儿的美术学习应结合实际,不断增加其中的多变性和趣味性,不断增加传授方式的花样性,才能提高幼儿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2.耐心培养和细心辅导
趣味美术所认同的是启发式的辅导方式,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启发幼儿对事物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下草地,再让学生画上花朵,再问问学生草地里还有什么,进一步在画上添加小狗、大树、太阳等事物。教师无需过多参与绘画过程,更多的是在一旁细心的指导。当小朋友们完成画作以后,教师再进行专业的技能指导,对小朋友的作品进行一些改进,讲解专业的绘画知识。
幼儿趣味美术教育与创造力的融合是科学可行的教育方式,它依托于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有利于幼儿美术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协调发展。因此,教育者应积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形式来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把趣味美术教学作为开发幼儿脑力和创造力的具体形式,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幼儿的自由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