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

作者: 孙敏

摘 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兼有德育与智育的双重功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为此,老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思想政治课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04-001

现代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国民素质的竞争。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为此,老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视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新的形势下,提倡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老师既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

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也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中,培养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见解,养成和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要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不会独立思考,人云亦云,随大流,就不会有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形成创新精神。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了避免出错,总是采取“直奔真理”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直接塞给学生,使学生完全丧失了主动、个性和独立思考,其结果培养的是只求正确、不求进取,循规蹈矩而缺乏创新精神的畸形人才。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启发学生思考,由完全讲授向不完全讲授转变,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

二、积极创新,探索教学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主动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想方式,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

1.以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问题是创新的土壤,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的发现,成于问题的解决。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疑为思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钻研。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思考中亲自领悟其中的道理。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框题的内容时,教师可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2)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这样讲?(3)既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为什么还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4)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5)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和争论后,不仅认识和解决了问题,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觉性。

2.以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皮亚杰说:“所有各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小孩”,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起点在于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如果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需求,在学习中就会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就会自发地产生学习动力。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性很强,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如在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时,教师可画出一幅漫画,让学生观看,画面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一部分失业的工人饿着肚子,穿着褴褛的衣服,在苦苦向资本家哀求食物以维持生活,而一旁的资本家则把堆积如山的小麦用火焚烧掉,大批的牛奶倒入水沟里,对工人请愿不屑不顾。针对这种情景,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提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以此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掌握书本知识,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侧重点放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而不是学生是否记住了知识要点。如在学习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节的内容后,可以联系社会实际进行小结。有一则材料:“2001年春我国北方发生了几次罕见的特沙尘暴天气,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电杆刮断,农作物枯死等重大损失。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害呢?在你生活周围有没有不持续发展的行为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例子呢?我们应该怎么办?请你针对性地写份解决方案。通过材料设问,使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以人为本,关注终身发展

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钻研学习,能力低下的人。”古人亦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只有教学上的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