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导学互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作者: 李洁摘 要:对于一堂课的评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看教师是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以“育人为本”,促进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本文主要谈评价一堂课的几个标准。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38-001
一堂好课,我们能从每个教学细节里看出对目标的落实,在这些细节里透露出明确的目标指向。“导学互动”式教学目标应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上。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导学互动”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建立良好的亲近感情,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传其道。所以,一堂好课必须有清晰的教学导纲,教师的组织活动,学生的学习探索都围绕着这个导纲展开,即使有所迂回,也能快速回到主线。曾经有过这样的调查: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位老师的课,大多数评价是这位老师功底深厚,上课有趣,易懂,还不断把一些吸引人的新东西与旧知识相联系,使我们记得牢,学得好。因此,一堂好课也应该是平实中有创新,平实中见功夫。
“导学互动”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堂焕发生命力,课堂教学生命力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我们的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活跃思想、交流情感、展现自我的场所。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鼓励质疑,引导发现,使学生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难。也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还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学生在课堂内活动的方式以及时间和空间来衡量。“导学互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是:
一、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育是在主体活动的过程中施加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各种资源,善于教的教师和善于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也是资源的最佳开发和利用者。好课需要看资源的利用情况。
1.教材处理得当
教师使用教材的第一位是在课标的引领下,认真吃透教材精神,不任意冷落和脱离教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某种开发,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加工、包装的艺术处理,以增加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降低教材的难度,使教学内容更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实现。
2.能融合学科之间的内容
加强学科之间融合,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提出的要求。好的课往往带给学生的感觉是知识的无界。好的课总是能将各科知识融合进自己的教学需要中,并能巧妙地利用这些资源,将本学科的学习变得“土壤肥沃”,同时也将“知识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无限容量,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
3.利用好丰富的课外资源
课外资源包括生活体验、课外知识、业余学习资源等。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必要的环节能恰当使用课外资源,并通过集体对话和交流,将这些资源很好的和教材资源融合,构建出学生自己的内心体验。
4.教学生成的资源
教育活动是有预设、有计划、有目的的,但其进行过程的复杂性及师生的动态相互作用,使其具有生成新的、超出原先计划和目的的可能,这种动态生成力是由师生生命力得到发挥后才产生出来的。有生成的课才是有创新的课,才是有活力的课,才是以学生为本的课。
二、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关注结果,更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学习者的成绩,更关注学习者的态度、学习发展状况,特别是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课堂上的评价不仅只是简单的表扬和批评,更应该是一个握手,一个微笑,一个神态,一个动作……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中有学生的互评互促,师生共同承担评价的责任,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在孩子之间运用评价时,让孩子采用“1+1”评价法,即“一个优点+一个缺点”的评价方式,这都是成功课堂上创造出来的典范。
评价的目的在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针对主体情况给出反馈,使主体对自己的变化有清晰认识的一种行为。 所以课堂上的评价必须是符合学生实际的,也应该是学生需要的。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生生互评”,评出“质疑星”,“智慧星”等方式。
三、教学效果明显
1.课堂真而活
一堂好课,是能从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和课堂突发事件而变化教学设计和进程的。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到备课流程时,会重点设计到两个部分:一是教学板块,根据各种情况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流程;二是某个教学板块下,重点突破教学内容中需要引导的细节处引导、点拨。这样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是最具生命力的。因为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流程和引导。
2.课堂训练扎实
一堂好课不仅看过程,还要看结果,一堂课成功与否,效果很重要。看学生学到多少知识,看知识增长,学习方法的获得、技能训练、智力发展、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再看这些对学生是否一生有用。
看课堂学习是不是愉快的,学生是否愿意探索交流,有感情体验,课堂上是不是充满灵性,充满情趣,充满智慧。
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习题,能否引发继续学习的意愿,能否拓展训练,能否启发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活动。
课堂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所以考察课堂教学要看当堂效果,还要看到单位时间里师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实际效益。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说:“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考察相当多的因素。正确评价一堂课,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察,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体现正确的导向,这是评课最基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