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训练达成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作者: 吕骏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课程,课堂上只有多练习,通过优化设计任务,进行有效训练,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做到学以致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化解“优化”难题的有效良方,唯有认真实践、反复磨研。
关键词:有效训练; 信息技术; 任务;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53-001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训练设计,加强训练的有效性,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十分的重要,如何通过优化设计任务,达到有效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将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尤其是在任务设计上,一定要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还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争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现自己,真正融入课堂,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一般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在选择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
一、任务呈现层次性——有效“任务训练”的前提
由于受到学生家庭环境、先天资质差异等的影响,再加上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一视同仁”将导致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操作能力的差异,给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课堂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操作能力差异,以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要求为依据,练习体现层次性。在讲授《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课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分层任务:①插入指定图片,学生操作。(所有学生)②试着把你自己喜欢的图片插入。(完成得较快的学生)③插入来自互联网上的图片。(掌握较好的学生),这里我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体现了三个不同的层次,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既保底,又有了基于学生实际的自我挑战,呈现出一条优美的上扬曲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正是新课标的核心吗?它在任务设计的层次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避免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使各自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都有所提高,我经常鼓励学生向好的同学学习,大家你追我赶,比劲十足,既没有让学习差的同学产生自卑心理,磨灭了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又没有使学习好的同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给自己降低等级。我的要求是:尽你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出你的最佳能力!
二、任务呈现新颖性——有效“任务训练”的基础
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和练习的内容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设计的任务只有具有趣味性,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训练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在三年级信息技术《复制与粘贴》一课中,如果把“复制”和“粘贴”这两个命令单一地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势必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在随之进行的课堂训练中,自主参与性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使训练远离“有效”。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任务设计上,我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设计“做个小魔法师”、“猜谜语”、“组合图形”等游戏,将书本上零散的知识点有系统的预设在游戏故事中,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从而在非常轻松的学习氛围下,积极参与,主动求索,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四年级word《修改字体》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变变变”的练习,让学生对字体、颜色、大小等一系列进行改变,当时学生一听“变变变”,学习兴趣马上被激发了,通过这个设计新颖的作业,学生试着利用word软件,尝试着把变字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每变出一种样式,心中充满了喜悦,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学得很轻松,很快掌握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这样设计精当、新颖的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有效,更提高了学习效率,任务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教育教学理念,使之科学化、合理化,同时还要增加学生执行任务时的趣味性,体现教学任务设计的艺术性。作为一线教师,化解“优化”难题的有效良方,唯有认真实践、反复磨研。
三、任务呈现以生为本——有效“任务训练”的核心
“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核心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环节、用心评价成果,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从而最大程度的来提高课堂传授知识的有效率。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孩子,让他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会评价自己,学会评价别人,学会尊重他人,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能把学习当作他们的乐趣!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课堂训练。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每堂课的练习都精心安排,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有计划、多样性、趣味性、不断变换形式的练习,那么,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一个好办法,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反复实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