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在课堂学习中欣赏美
作者: 孙杰摘 要:语文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课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关键词:课堂学习; 欣赏;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73-0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观念端正。”这一精辟的比喻,恰如其分地阐述了美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和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使学生充分感受美、鉴赏美、享受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初步审美能力,达到“陶冶爱美”情趣的目的。
一、感受直观美
语文课本上有许多美丽的插图,学生一打开课本,就置身于美的氛围中。如《安塞腰鼓》一文中,让学生看录像,把学生引入情景,学生就能感受到安塞腰鼓那奇伟磅礴的气势、催人奋进的力量,学生们也情不自禁地像作者一样朗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再读课文,学生很受感染。
二、领悟情感美
阅读教学中,朗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读书是一种最基本的激情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在语言环境中的审美体验。不同的读书手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潜心体会,齐声朗读可以让学生感染,分角色朗读可以引导学生切入情境,配乐感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情感铭刻在心中。
三、品味文词美
语文学科就是用语言再现事物形象。小学语文的课文文辞优美、规范,句式优美多样,人物对话富有个性,都是作者精雕细琢、锤词炼句。在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认真斟酌、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顾浏览情节,对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总是走马观花。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文中词句认真琢磨,反复推敲,仔细品味。让学生通过比较、推敲、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遣词造句的美妙。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美的表达能力。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如《小雪花》一课中:“小雪花飘呀飘呀,飘落在枝头,好像梨花开放了,飘落到田野,好像给麦苗盖上了棉被。”形象地写出了雪花落在枝头,落在田野的美景。如《草原》一文,“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好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样就把广阔而柔美的草原写活了。学生读着这些优美文词呈现出的自然美景,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四、赏识思想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各式各样使人赏心悦目、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给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强敌面前临危不惧,不辱使命又顾全大局的蔺相如,面对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哈尔威船长,面对忍辱负重,发愤写《史记》的司马迁……都铭刻心中。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光辉形象,可以使屹立在学生心灵中的英雄们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使他们萌发崇高的情操的胚芽,这是实现审美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文设法,引导学生认识、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品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爱身边的人和事,识别真善美。
五、领略字形美
汉字是人类文学史上历史最悠久、充满生机的、既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的文字。汉字从图形表意到符号表意,再到音、形、意为一体的表意文字的历史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提示其美的因素,让学生欣赏汉字的优美造型,领略字形结构之美和蕴含的意义。如最具创造力的形声字,教师通过读其声、绘其形、写其意,使学生认读和书写时体会其独特的美质。今天的汉字形美、音美、意美,积聚着我国文字美的魅力。要想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字之美,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根据汉字的造字原理、利用汉字的结构、凭借课文的情境,来创设学生易学、易懂、易掌握汉字的情境。这样可使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又可让学生领略中国文字的古代美与现代美。
六、欣赏板书美
人们都说当老师的是每天与粉笔打交道。不错,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工整合理的板书设计也是美的一种体现。规范化的书写,高度的概括,排列的次序,线条的勾画,醒目的笔色,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
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一句话,板书要合理。有的老师一节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写了擦,擦了又写;有些老师却不喜欢板书。前者往往给学生以杂乱的感觉,抓不住重点,后者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所以,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七、感受创造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创造丰富多彩的情节。如《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读起来很有意思,在课堂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又一个夏天来临了,蝈蝈会怎么样呢?启发想象,让学生续编故事。学生学完《夕阳真美》,让学生自己再去观察,体会“太阳收起了刺人的光芒,”太阳涨红了脸,“脸变得更红。”这些词句的含义,进一步去感受美、创造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处处都有美,教学中要善于体会这些美的因素,增强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带领学生不断地学习美,发现美,认识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带领学生去营造美的环境,创造美的生活,迎接美的阳光,拥抱美的希望,奔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