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奇点大爆发
作者: 孙锋谁也不可能预知未来。未来是从过去到现在延长线上的流量分叉,谁获得的关注多,谁就最可能成为未来——互联网、短视频、物联网、区块链,再到现在获得大量关注和流量的元宇宙。
去年Facebook宣布将正式转型入局元宇宙,更名为Meta。而后,微软687亿美元收购游戏巨头暴雪,为元宇宙布局。英伟达不仅为开发者提供绘制虚拟世界的软件,还提供了构建虚拟世界所需的算力,正式推出了构建三维虚拟世界的工具Omniverse。VR、游戏、 图形处理等皆是元宇宙的要素。
腾讯早在2012年便投资了Epic Games,并持有其40%的股份;2020年2月腾讯参与Roblox的G轮融资;2021年9月以来,腾讯投资VR游戏开发商威魔纪元,加码内容储备。2022年1月腾讯拟以26亿~27亿元收购黑鲨科技,之后黑鲨科技业务重点将由游戏手机转向VR设备,为腾讯提供硬件入口。
虽然2021年被称为是“元宇宙”元年,但是整体产业仍处于萌芽期,支持与质疑声音并存,各方观点碰撞持续丰富其含义,概念也被不断丰富和演变,“元宇宙”在多方争论中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具象。
理想总会照进现实
很多人至今不清楚,元宇宙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其实很多人到现在也不清楚,互联网的具体概念是什么。但互联网已经成了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上关于元宇宙的概念阐述,大都聚焦到技术革命和虚拟现实这块,正如我们刚接触互联网时,认为互联网就是电子的报纸一样——技术是走进元宇宙的必经之路,但元宇宙的想象却远大于技术本身。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给我们了一个关于元宇宙较为有想象力的概念:元宇宙不是一个科学概念或学术概念,也不是一项技术或具体产业。元宇宙的核心是一个时间概念,一个持续化的过程,是一个空间和数字概念,是类似于“工业4.0”的横断产业集群的概念。
2035年,当我们再讨论起元宇宙时,或许它同现在的互联网一样,已经成了生活、文化、社会、商业的一部分。

基于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元宇宙与虚实交互联合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等科研机构的模型演绎,以国家相应政策的完善、投资商业流量的汇集为龙头,当技术和科技的流量不断充实和完善后,元宇宙会重塑如今的社会形态,让社会从现在的4.0,进化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核心的社会5.0。
即,社会1.0,以聚落为代表的狩猎社会,温饱是主要目的;社会2.0,以城市、城堡、国家为概念的农业社会,生产资料的巩固发展为主要目的;社会3.0,以城市变为活动主体的工业社会,人开始强调个体的自由;社会4.0,以个体的阅历和获取到的信息做决策的信息社会;社会5.0,基于不同文明标准实现文化提升的超智能社会。
一个超23 000亿元的小小目标
我们认为,很大程度上目前可以视为移动互联网(尤其是消费互联网)的后期,此轮周期中的规模化创新接近终结的一个信号,其主要节点为2019年。在随后的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了互联网一个从当时的角度来看足够提振大多数从业者信心的大型“外挂”;但到2020年底,市场参与者已经开始遗憾地发现这部分难以通过自然增长快速获得的用户、时长、消费,不易形成可持续的留存。
增长的问题与期望的破灭,供给结构化创新成了实现用户和时长可留存增长的唯一路径。元宇宙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突破现在互联网生态和法则的重要手段。
当前的互联网产业如大洋航行途至道中,虽然依靠收缩非核心业务、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在颠簸中提升续航的路径,但整体而言,这更像是对于前阶段主动或被动的跑马圈地逻辑的找补,曾经跳空的缺口终将返还。

寻找到有前景的前进方向,才是告别险滩与风暴的长线路径。无论是从外部抑或内部,市场对互联网的创新渴望已久,也需要一个足够上层的、整合性的指引,在以技术为首的底层支撑不断取得边际进展的基础上,带动互联网产业朝一个新的方向共同演进,以迈入新一轮产业周期;去弊扬利,在数字经济中贡献更多的能量。而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形态的远期愿景,宏大的立意使其能够成为互联网生态中大多数参与者或相关方的灯塔。
上海,曾被称为是互联网的沙漠,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时代,靠着拼多多的崛起,挽回了最后一丝一线城市的颜面。
2022年7月8日,上海市经信委出台了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 500亿元,带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 0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 500亿元。
元宇宙浪潮下,上海市一马当先。
不过,其他城市也不遑多让,至2022年6月,已有7省 17市地方政府相继发布元宇宙建设规划。
顶着炮火前进
理想有多大,质疑声就有多大,是现在关于元宇宙的普遍观点。
我们解读了7省17市各地元宇宙的相关政策,发现一个现象,与其称目前是元宇宙时代,不如说目前是元宇宙奇点爆发的前夜,或者称之为前元宇宙时代。
前元宇宙时代,就如当年的互联网,处在硬件基础建设的关键阶段。

我们将前元宇宙时代分为偏硬和偏软两个维度分别结合分析。硬件维度可以分为3个基础设施:算力、通信/存储和光学显示。而软件维度的3个层次:数据、算法、激励。这就构成了前元宇宙时代的九宫格框架。分别是:大数据、AIGC(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数字资产 POW(按劳取酬)、5G、隐私计算、分布式存储、AR/VR、数字孪生/3D展示和虚拟人/NFT(非同质化通证)。
可以看出,元宇宙作为一个数字世界,本质是在不断产生和处理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价值的核心难点不在于数据的采集,而在于数据及时、准确的处理。可以简单地同类理解:互联网就是信息的处理,信息的产生不是商业的重心,如何处理信息,才是商业的核心。
基于元宇宙的本质和框架,我们可以着重从2个重点领域寻找商业的趋势和路径。
(1)从UGC、PGC到AIGC的进化
AIGC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从 Web 1.0 的单向信息传递的“只读”模式到Web 2.0的人与人通过网络双向沟通交流的“交互”模式,内容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同时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内容的生成从单一的专业人士生产演变到了现在的用户生产内容,UGC占据了主要市场。Youtube、Instagram、抖音、快手、B站上有大量的内容来自于UGC创作者。当我们迈入元宇宙时代,人工智能、关联数据和语义网络构建,形成人和网络以及网络与人的沟通,内容消费需求飞速增长。UGC、PGC 这样的内容生成方式将难以匹配扩张的需求。AIGC将是新的元宇宙内容生成解决方案。
(2)从虚拟偶像到数字人的Z世代进阶
虚拟数字人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机器学习、色彩渲染、语言合成等信息技术创造出的,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的个体,其具有外形外貌、语言能力、交互能力等多重人类特征。
在产业链上,虚拟人的创作、制作、运营需要多环节合作,上游以“技术+内容”作为输入,通过中游的“内容产出”环节对虚拟人提供人设、设计形象或提出需求,继而输出下游不同类型的虚拟人,实现丰富多样的功能,进行不同模式的变现。
数字人因为拥有社交和娱乐内容入口的特征,被互联网巨头抢占先机。从现实技术能力及场景构建能力来看,腾讯、网易、米哈游等知名游戏公司有望发挥自身产品优势;腾讯、网易作为中国最大的游戏发行商,在数字与元宇宙的融合方面也具备天然优势,其中腾讯围绕游戏打造了包括直播、电竞在内的生态闭环,同时通过自身社交平台加持,如果场景打通,将形成优质的虚拟生态圈。网易已搭建自身“瑶台”系统,米哈游在开放世界方向的开发能力首屈一指,这些公司均有望在元宇宙时代占得先机。
属于每个人的时代
去年12月,奈雪的茶推出了NFT盲盒。以奈雪的茶元宇宙IP形象—NAYUKI的形式推出。
根据奈雪的茶官方介绍,NAYUKI是一个宇宙共生体,将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中穿梭,探索每一个充满美好的宇宙空间。
NAYUKI全球限量发行300份,售价 59元/个。它有6款常规款和1款隐藏款。这个元宇宙NAYUKI数字藏品发行后,1秒内就售罄。而限量1 000套的、售价699元一只的潮玩实物也很快售空。59元的数字藏品和699元的娃娃,与奈雪均价30元的奶茶比起,这可比卖茶饮利润高多了。
6月30日,奈雪的茶在其官方公众号宣布,此前的会员积分升级为奈雪币,并且将面向用户推出虚拟股票游戏活动。
其中,奈雪币可通过下单购买商品获得,用户每消费1元就可以获得1奈雪币,也可以在后续的官方任务中获得奈雪币。“奈雪币”的用处是,向奈雪的茶买入虚拟股票,以及兑换礼券、实物。
虚拟股票通过奈雪的茶官方小程序交易,用户可以使用奈雪币买入、卖出奈雪虚拟股票。为了为参与游戏的用户提供超真实体验,虚拟股票的价格=奈雪的茶当日港交所收盘价格×当日港币兑人民币汇率。用户在购买股票时还可以选择“加杠杆”玩法来放大虚拟股票的价值波动。
用户在虚拟股票游戏中赚取来的奈雪币,可以在奈雪币商城换取奖品。除了换取商品现金券、打折券,苹果电脑、观夏香薰也是“重仓”玩家们追逐的终极大奖。
——有个很大的误区是,许多人因为对元宇宙的不了解,认为这是一个遥不可及或者技术门槛很高,是资本巨鳄或者程序员们的游戏。
根据此次奈雪的茶所推出的虚拟股票与奈雪乐园活动,是用户通过下单获取奈雪币,同时还享受“充值100赠50券包”的福利。一系列操作,开局就能够带动用户充值,为奈雪迅速注入现金流。

而奈雪乐园则可将用户带入元宇宙世界,在持续开放的情况下,可以为奈雪建立起一个拥有5 000万用户的元宇宙流量池,届时各种品牌都能入驻、派发福利,奈雪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元宇宙平台。
实际上,玩转元宇宙并不需要多高的技术,透过现象,更多的是将技术应用到成熟的产品和模式体系中,从而催生出新的商业动能。
目前,与AIGC相关的、门槛较低的创作类型主要有3种:(1)内容平台的一种自动化作业方式:CCTV的AIGC平台,包括智能采编、模板生成、画质优化等;部分语音类App,通过语音合成(TTS)技术,提供文本自动转语音的能力;流媒体平台,通过算法对画面画质进行优化,提高清晰度等等。(2)科研机构的多模态应用,实现内容生成:中科院自动化所的跨模态通用人工智能平台“紫东太初”,就能够做到“以图生音”“以音生图”;百度文心大模型的“AI画家”,则在前不久的元宵节,生成与地点相匹配的专属画作。(3)部分数字人、虚拟人制作,AI合成全新的人物形象,与用户开展互动:AI手语主播,通过AI算法将文本转化为手语信息,为听障朋友提供服务;品牌代言人,火星车数字人祝融号跟广大用户进行互动;虚拟偶像,通过生动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展示才艺,与粉丝对话;智能客服、游戏陪玩等。
表面上看,这些内容都存在很高的技术门槛,但在数字共享领域和元宇宙基础平台搭建正在完善的现在,许多内容已经可以免费甚至产生了更高的商业价值。
以AYAYI为例。AYAYI是燃麦科技打造的国内首个MetaHuman(超写实数字人)。与一般的虚拟偶像相比,AYAYI有着更贴近真人的虚拟形象。在皮肤质感上做到了对真人的高强度还原,并且可以依据不同光影条件作出相应的模拟和渲染。
AYAYI商业变现的方式主要是商务合作和广告代言。AYAYI从出现至今,合作品牌包括娇兰、BOSE、保时捷等国际知名品牌,同时AYAYI还宣布入职阿里,成为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在未来她还将与天猫解锁多个身份,如NFT艺术家、数字策展人、潮牌主理人、顶流数字人等。
再以Stable Diffusion为例,这款开源软件,可以根据用户的文字描述,模仿全球的艺术大师的艺术风格,迅速生成符合内容的原创画面。生成的画面一度震撼到专业原画师、画家,甚至在国外社交平台,艺术社群开始发起了对这款软件的抵制。
但元宇宙的未来,渐渐成为大势所趋,历史的车轮又怎能因为某独特群体的诉求而停止和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