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中国女首富”和她的石化帝国
作者: 肖望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身家变动后,恒力石化董事长范红卫仍然稳坐“中国女首富”的宝座。
9月份,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公布后,“中国女首富”的标签在碧桂园杨惠妍家族和恒力石化董事长范红卫之间切换。至今一个月过去,据彭博亿万富豪榜实时数据,10月13日,恒力石化董事长范红卫以643亿元身家成为“中国女首富”。

事实上,自“中国女首富”易主的消息出现以前,恒力石化和范红卫并不为大众所知,但很多人的衣柜里会有一件衣服由他们生产。其生产的涤纶长丝被Nike、Adidas、丰田等国际品牌指定为纺织品原料;其生产的布料也被广泛用于高档面料、外套夹克等成衣生产。范红卫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上市公司恒力石化目前已超千亿元市值,她和丈夫陈建华合计持有恒力石化74.73%的股份。
然而恒力石化仅是范红卫夫妇资产版图的一部分。范红卫夫妇持股100%的恒力集团,以7 323.45亿元营业收入位列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营收规模超过华为、碧桂园、万科等。在2021胡润中国百富榜上,范红卫、陈建华夫妇以1 790亿元身家跻身中国富豪榜第12位,超越京东刘强东成为江苏首富。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恒力石化营收1 191.55亿元,同比增13.94%;净利润80.26亿元,同比下降7.13%。恒力石化指出,公司生产经营受上游原材料特别是原油和煤炭价格变化影响较大。而今年上半年,原油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同时房地产、纺织、建材等下游行业增长放缓,成本高企叠加需求不足,企业效益出现回落。
今年4月,恒力石化拟分拆子公司康辉新材,与大连热电通过重组上市。不过,因大连热电2021年度存在资金被控股股东占用情形,最终康辉新材分拆上市终止。如果再斩获一家上市公司,范红卫夫妇有望跻身中国富豪榜前十位。
1.从三亩三分地起家
恒力集团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这里是全国知名丝绸纺织品生产和销售基地。
伴随着改革开放,1984年,吴江首个专业商品批发市场——东方丝绸市场成立,并迅速成为纺织业的集散中心,也催生了一批早期企业家。民营经济在这里萌芽并快速发展。
陈建华曾回忆,14岁不到就因家贫辍学的他正是此时决定投身丝绸行业。先通过收购工厂的废丝、乱丝等下脚料攒下了一些钱,之后南下开始做白丝厂生意,走南闯北去收丝。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浙北、苏南之间蚕茧重点产区竞相收购蚕茧,时称“蚕茧大战”。当时范红卫夫妻俩也是其中一员,这成为他们创业的第一桶金。靠丝绸贸易,20岁出头的陈建华就已经拥有百万资产。
1994年,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369万元买下濒临破产的镇办企业吴江化纤织造厂。这个仅有三亩三分地的化纤厂,成为“世界500强”恒力集团的起点。
盘下化纤厂第二个月,范红卫夫妇就对设备升级换代,引进1 200锭网络车。次年,就以销售原料、外发织机加工方式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在物资紧缺时代,化纤厂纺出的布供不应求,化纤厂织机规模从100台快速发展到600多台。
范红卫回忆,当时工业园区配套不像现在这样完善,化纤厂早期是买下附近的鱼塘,再填平扩建。企业生产用电不足,公司就买来柴油发电机自主发电。会计出身的她对账目数字十分敏感,至今清楚记得,鱼塘是120元/平米,柴油发电成本是1毛多一度。当时正值国内纺织行业蓬勃发展时期,扩产项目投入的资金,6个月就能全部收回。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国内纺织行业陷入低迷,众多纺织企业一味压价抛售产品,并减少产量。而范红卫夫妇逢低吸纳,吴江化纤织造厂以较低的价格大量购买先进织机。1999年金融危机过后,正是这批先进设备让吴江化纤制造厂脱颖而出。
2000年时,化纤厂的纺织规模已经非常大,但也开始遇到瓶颈。有了好的织机,但缺好的纺丝,需要拿许可证申请配额;再往上走,国内也没有好的化纤涤纶上丝。受当时政策限制,民企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直到2002年政策对中外合资企业放开投资限制,恒力抓住机会进军上游化纤行业。两年后,恒力集团产能就跃居前列,成为我国大型化纤生产基地之一。
2.摆脱原料“卡脖子”窘境
评级报告显示,2008年末,恒力资产总规模已达70亿元。
在化纤厂时期,恒力主要生产、销售涤纶长丝,并根据客户需求纺织成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面料。涤纶长丝的原材料是聚酯PET,而其上游原材料主要为PTA(精对苯二甲酸)和EG(乙二醇)。
范红卫介绍,在2008年时,中国每年有2 000多万吨PTA需求,其中960万吨需要从韩国、中国台湾等地进口。生产规模庞大的恒力备感痛苦,“脖子总是被别人卡住,没办法,继续往上游走”,范红卫说。
于是2010年4月,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奠基,恒力集团正式进军石化产业。2012年9月,产业园一期PTA项目正式投产。

解决了PTA产能瓶颈,恒力又遭遇新的烦恼。PTA上游原材料是PX(对二甲苯),但国内PX产能仅有1 000万吨,还有1 600万吨都需要进口。夫妻俩又萌生了投资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念头。
2014年以前,我国石油炼化行业受严格管制,行业格局为中石化、中石油占据炼油产能超过60%,其他为中小型地方炼化企业。2014年,国务院印发《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指出“国家规划确定的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
恒力再次抓住机会,在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启动二期2 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这是国家对民营企业开放的首个重大民营炼化项目,并被列入国务院(国发[2014]28号)文件,成为“振兴东北”的标志性项目。
市场上素有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之说,即石化企业基于原材料优势不断向产业链下游拓展。而恒力反其道而行之,从“一匹布到一滴油”,完成从纺织到原油的全产业链布局。
“当时原材料依赖进口,主动权都不在自己手里。恒力每一步向上游探索,都是因为被别人卡着脖子,向上争取而来的。”范红卫感叹道。
3.穿越周期的三大原则
经历世纪之初的供不应求、赚钱赚到手软,纺织行业当下的关键词则是供应过剩、库存高企。范红卫如何带领恒力穿越周期?
她表示,公司坚持“不欠账,不对外担保,按时发工资”三大原则。
“第一,不欠账,与其赊销给别人,宁可烂在仓库,在烂之前把它便宜卖掉。”
在纺织厂时期,大多数布厂都可以赊销,唯有恒力要求,定金付30%,款到发货。一家大型工业丝采购企业到恒力洽谈,当时,连外企都给该公司赊销,而范红卫坚决要求款到发货,并展现“霸道”一面:“恒力的产能已经是亚洲最大,只要你付款方式好,要多少量都能满足。你可以不跟我合作,但我可以扶持一家对手,把你打趴下。”最后,这家企业为恒力改变付款方式,并合作至今。
基于此,恒力保持了较好的现金流,除有大规模投资项目上马时期,恒力秉持“赚钱盈利再投资”,严控负债规模。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正是没有贷款,恒力还有能力逆势扩张。
“第二,不对外担保。”这是范红卫早年从集体企业倒闭时期吸取的经验教训。
在中国的人情社会,民营企业共同担保和相互担保的情况盛行,江浙地区尤甚。2012年至2015年间,江浙地区民营企业担保链暴发风险,各担保圈相互交叉,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有正常经营的企业被担保拖垮。
得益于范红卫的要求,恒力未受到“担保链危机”波及。“现在大家可能会比较理解、认同我。”但此前,她这样不近人情的做法,在外面落了个“这人很难弄”“很凶”的名声。
“第三,按时发工资,则是恒力建厂至今坚持的要求。”在制造业,这一条件对工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如今,范红卫夫妇共同创业28年,夫妻两人全资控股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谈及两人的分工,范红卫称:“他战略,我战术。”
有媒体透露,虽早已是苏州首富,但夫妻俩仍和父母同住在吴江厂区旧办公大楼的顶楼住家,至今没有佣人。
范红卫常年留一头过肩长发,快人快语,笑容爽朗,当地相熟的人习惯称她为“老板娘”。“按照我的想法,早就不想做了。我一年花不掉10万块钱,不美容、不打牌、不打麻将、不逛街,(挣这么多钱)有意义吗?”范红卫笑称。
嘴上这么说,却至今仍忙碌在公司一线,她的微信名叫“勤生万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