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让职业学校的数学课堂更加和谐

作者: 叶晓芳

摘 要:学会分享,敢于分享,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爱和美。分享,让我们看见更多事物。手掌握住,手里空空如也,手心张开,世界宽广无比。从思想上、学习上和学生分享,鼓励学生之间的分享等等,这些都可以让职业学校的数学课堂更加和谐。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数学课堂; 分享;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20-001

曾经有一首歌叫做《分享》,歌词中写到:“与你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动,好友如同一扇窗,能让视野不同;与你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动,好友如同一扇门,让世界变开阔。”工作十年多来一直从事职业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逐渐体会了其中的含义,觉得分享可以让我们职业中专学校的数学课堂更加和谐,现在将我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希望和大家分享,更希望可以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通过思想上的分享,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让学生从心理上逐渐地融入课堂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在新时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而思想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求知欲旺盛的时期。由于教育的普及,信息的不断涌现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等原因,中职生的认识发展具有丰富的刺激因素和时空条件,成为多种文化资源的占有者、享有者;特别是通过网络,他们获得的知识信息甚至比老师还多。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但对于学校的课程普遍不欢迎。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尤其是数学课,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这就给数学课堂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选择和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他们积极的思维?

现在学生中很多都是因为喜欢数学老师,然后才会喜欢数学这门学科,想做一名学生尤其是职校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分享,让学生首先从心理上认可你、欣赏你,从而使学生与教师的纽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平时纪律再不好的班级,平时最调皮的学生,当得知老师的身体不舒服时,在数学课堂上,他们就会比平时安静的多,甚至会给你送来一声很让人感动的问候。这就说明我们的学生是很有感情的,他们喜欢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老师。所以我喜欢和学生分享我们在学习、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分享我们的想法。通过分享,让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加了解,真正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分享,让我更好的能从学生出发来设置数学教学,从学生出发为学生选择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也让学生了解老师,放下心理的包袱,真正融入我们的数学课堂。

二、通过师生在学习上的分享交流,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环境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教师用爱心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减轻学生心理上的负担,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如果把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在适当的时机和我们的学生进行分享,这对我们今天的学生肯定还是有一定的启迪的。在我2004年担任对口单招班数学课教学任务的时候,我的学生们也要面临升学考试,学业上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数学成绩将是他们升学路上的一块拦路石。怎样让他们放下心中的包袱,放松心情去学习数学呢?我想起了自己的高中生活以及迎接高考时的那种紧张,因此不管是在数学课堂中还是在课后,只要是有机会我都会和他们聊起我的高中生活和我的一些学习方法,以此来缓解他们的紧张心情,也给他们的数学学习方法提供一些参考。后来的事实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了我的这个做法,学生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和我来一起探讨,同时数学课堂轻松了许多,数学成绩也有所提高。

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学习成果,创建和谐课堂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的成绩智慧展现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各种佳境,最大限度地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大家一起分享他成功的喜悦,增进他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那是一堂选修课,讲到了巧算24点的问题。在1、2、3、4、5、6、7、8、9、10这十个数中任取4个不重复的数字,经过加、减、乘、除、括号等四则运算后得出结果24即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争取得到更多的算法。到时间后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其中的奥妙,而是先让同学相互检查分享,然后从中抽取算法最多的同学,让他来讲:为什么可以得到这么多算法?其中有什么技巧吗?事实情况是,算法最多的同学并不是班里平时数学成绩最好的同学,他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他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从他的表情中我读到他的自信又增加了一分。

分享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而师生关系融洽,能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思考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背景下,老师能够把握学生的脉搏,学生能够会意老师的每一个眼神、动作和暗示,师生都能够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交流自如,配合默契。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曾经打过一个恰当的比喻:“你不可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可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文字是一样的,而只有当老师与学生相处思想上感觉到安舒与自由,只有当学生心理保持一种安闲况境时,他才能接受新知识,容受新印象。”

参考文献:

[1]方国才著.怎样教得精彩:100个优秀教师教学心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2]喻平著.数学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