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

作者: 杜月花

摘 要: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语言教育应以言语活动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创设有利环境,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 幼儿; 创设;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04-0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对于刚接触集体生活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低,那么,如何在不经意的、无形的教育中让小班幼儿学习说话,从而有利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呢?本文就实际操作中的现状简单的做了几点阐述分析:

一、创设相应语言游戏环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操作现状: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旋律。游戏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影响极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是幼儿能动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具体表现。在一日活动中设置游戏情境,渗透语言教育,培养幼儿在做中学,如在教幼儿漱口时,教师就一边示范一边念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咕噜咕噜吐出水。”幼儿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常受到这样的刺激,他们很自然的就接受了这些话,而且乐意边漱口边说,效果很好。

分析:随着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逐渐提高,可以为幼儿提供内容简单、特征鲜明、形象生动的小图书,鼓励他们学着自己翻书,并尝试用较短的句子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或讲给小伙伴听,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间接的培养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

二、精心设计教案,创设幼儿语言表达的最佳形式和时机

操作现状: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的是如何让幼儿的语言技能得到综合训练和发展。在教授《萝卜回来了》时,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童话的内容,感受小动物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情感,我们制作了五幅教学挂图,先让幼儿看图说话,要求幼儿说说每一幅图说了什么事情?五幅图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这里就有一个思维、语言表达、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训练了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小班幼儿属于直觉性思维阶段,在活动中应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知觉器官共同参与,使幼儿的听觉、视觉在不知不觉中积极的投入到语言技能的训练中。面对着教材内容,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提问,用不同的形式去呈现,既培养了幼儿的思维,又强化了交往语言的训练。当同一内容,同一思路的引导下,不同语言表达的交流,教师要比较、表扬、鼓励交往语言用的好的,适当给予奖励,以便加强其参与的兴趣。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针对幼儿认知特点,其次应注重幼儿用图画表达思想和意愿能力的培养,再次还可以尝试让幼儿看操作图示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幼儿表达能力、想象力、理解能力及手口并用等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形式,有意无意的创设条件,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到口语训练的氛围中。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给幼儿提供多种表达的形式及自主表达的氛围,加上教师有声有色的指导,幼儿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通过与幼儿的交谈,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操作现状一: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有话愿意讲。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同周围人的生疏,就容易“沉默寡言”,有的与老师、同伴虽已很熟悉,但也常常不爱交谈。泽泽小朋友其实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孩子,但他平时就不愿与老师同伴交流,针对他不敢说的现象,我们就经常找机会主动跟他说话或者在游戏中创设机会,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在这样的有意无意的锻炼一段时间后,现在的他能主动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了。

操作现状二:当幼儿主动与教师说话时,教师应认真地倾听,热情的与幼儿对话,并能善于将话题稍作延长,幼儿解除了紧张心理,就越来越敢说,越来越愿意说了。每天的晨间谈话其实是一个教师与全体幼儿进行交谈的最佳时机,让幼儿自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交谈,如:快乐的一天、高兴的一件事、我喜欢的动物、我的家、今天的天气……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

分析:教师要努力创设家庭式的氛围,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每个幼儿,积极鼓励、引导幼儿说话。同时应正确对待每一位幼儿,认真倾听每一位幼儿的表达,使每一位幼儿在温暖轻松的氛围中,没有压力,情绪积极,树立自信心,有勇气大胆表现,有话想说,有话敢说。

四、多给说话材料,拓宽说话渠道

操作现状一:小班幼儿年龄小,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只有“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得。比如在刚开学的点名活动中,我们就引导孩子学习和别人问候的各种方法,先是老师和小朋友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问候,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他们也就愿意来主动参与了,我们学会了“老师你早。”“见到你真高兴。”“你今天真漂亮”。“HELLO。”“HI。”等方法来打招呼,对于内向不愿开口的孩子,我们会鼓励他:“如果下次你能说‘老师早’,我会非常高兴的。”如果是能力强的孩子,我们会对他说:“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跟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呢?”就在学问候这件事上,我相信会给孩子有所帮助的,因为他们了解了同一个意思的话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这对他们以后语感的提高是有促进的。

操作现状二: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幼儿说话,发挥录音机、电视机的语言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看中学、看中说,看看讲讲,既扩大了眼界,又锻炼了说话的能力。如让幼儿听录音机讲故事,听完后要求幼儿说说里面讲了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动画片《天线宝宝》的内容比较丰富,孩子比较感兴趣,每次看完后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也是幼儿一个良好的语言交往的机会。

分析:如今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而又妙趣横生,教师应充分利用资源,使其每一项内容都具有语言训练的妙处。幼儿有天赋的模仿能力,生动逼真的模仿既渲染了语言交往的氛围,又使幼儿达到了语言表达的新水平。

五、增加幼儿与同伴、成人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操作现状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在“娃娃家”游戏时,我观察到幼儿之间经常会为了争抢娃娃家的东西发生“口角”,你一言我一语都觉得自己很有理,这时会有幼儿跑过来:“老师,我没有碗了……”我经常会反问:“那怎么办呢?”他看了我一眼跑了,我退到一边观察,他又在那里跟同伴“切磋”了,最后有了满意的结果。这样不仅锻炼了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让他学会怎样去处理问题,而不是一味为自己开脱。

操作现状二:“我昨天看到美女了”、“你动动脑筋呢”……在幼儿之间偶尔会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由此可见,幼儿在与成人相处时,成人的语言表达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幼儿会观察成人说话的语气、神态,从而进行模仿。所以在和幼儿进行交谈时,要注意语气、表情,给幼儿正面的引导。

分析:让幼儿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中,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实际促进作用。成人的语言可为幼儿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帮助幼儿丰富词汇量,引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

操作现状: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可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增强对事物的感受力。如利用饭后散步的机会带孩子到户外感受并说说红红的花、绿绿的树、蓝蓝的天,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颜色的花?”从而让幼儿学习“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词汇,并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去,这样长时间示范和启发,孩子就能学会讲完整的话。

分析:只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因此我们应有意识的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花香鸟语、春夏秋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带孩子一起去社会实践等等。其实语言学习是一个词语、句子信息量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不断积累词的信息量,孩子在运用语言的时候爆发力才会很强。

七、设置障碍,“逼”孩子用语言表达

操作现状:有些幼儿语言表达不是很好,由于在家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只要他一个动作,就帮他把事情办好了。对待他们,采取的就可以是“逼”的方式,如有的孩子不会穿脱衣服,当他向老师求助时,把两手张开就不动了,虽然知道他的意思,通常不会直接帮助他,而采用“逼”的方法问他:“你要做什么?”他还不说,往你这边靠靠,我会继续问:“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要干什么?”在如此的强势之下,孩子只能用语言表达他的需要了。

分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受一定环境的影响,良好的语言表达的环境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抓住一切适当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养成用语言表达的好习惯。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是不可不重视的。首先环境的创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条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因此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其次,把握教育的契机,利用各种语言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说、尽情说,在每一次说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从而从量变达到质变的突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