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兴趣培养

作者: 师秀侠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兴趣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引起初中教师对初中生数学兴趣的重视,通过探讨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给初中老师或者其他阶段的老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兴趣;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39-001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随着现阶段中学教育的发展,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尤其是数学学科,学生对其的兴趣更是难以建立。一方面是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决定的:她不像物理化学可以做实验,也不像语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诗句,因为数学本身比较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就是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指导,很多中学教师都是自己摸索。以前也有过不少探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论文,但既不全面,也不具体。

一、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关于兴趣的几点说明

1.1兴趣。《论语》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提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话讲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非凡。但是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往往不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尤其是在初中数学这个特殊的阶段,特殊的学科,很多老师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1.2兴趣在初中数学的地位。初中数学是承接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中间阶段,她是继小学数学的形象化后的一个抽象阶段,初中数学学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一个初中生中学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以后的发展也有非凡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初中数学的教育,重视初中数学兴趣的培养。

2.兴趣的意义

2.1兴趣对学习数学的帮助。兴趣在学习中作为一个不可替换的因素,其在学习中的作用自然非凡。而传统的填鸭式培养只能让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因此首先对在兴趣数学中的意义进行探讨,可以明确目标,以期引起教师的重视。

兴趣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同学就会喜欢学习,而后就能学习好,而后就会有更大的兴趣。如此进入良性循环,兴趣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2.2兴趣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江泽民主席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中小学生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兴趣的培养对创新也是有帮助的。对数学保持高昂的兴趣,会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放弃传统的填鸭式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课前阶段

初中生处于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具有“情绪不稳定,爱好不持久,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了长期保持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于当堂课的数学学习保持长久的浓厚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学之前的“导入环节”。所谓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在课堂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事半功倍。因此课前的引入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针对每堂课的知识的不同,重难点的不同,来设计引入方式,避免一开课就使学生失去对本堂课的兴趣。

例2.1 在“七巧板”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事先准备好七巧板,在讲台前展示出七巧板所拼出的各种有趣的图案,通过优美的图案引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展示完毕后,可以进一步鼓励同学们回答诸如“七巧板拼接的图案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所组成的呢?”“这些图形各条边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

2.课堂之上

课堂教学的时间在整堂课中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应把握好,在教授同学们知识的同时,也尽量穿插着培养同学们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适时地讲一些小故事,有关题目的小插曲,来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同学们对数学的好奇增加。

3.课后指导

由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课堂之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之时加以引导,每星期举行一次有关数学方面的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同学们的兴趣。

例2.2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为了加强同学们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教师们一方面可以从课前导入入手,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后开展活动,来加深同学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练习。可选的项目有很多,比如可以选择亲自制作金字塔,自己设计计算长宽高等数据,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可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谈吐幽默,善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另外,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一些技巧,比如可以通过设陷阱,故意引学生上当。教师还可以互相学习,来加强自身的修养。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科学性

教师在做一些实验或活动时,应注意是否具有科学性,能否确实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起到帮助。

2.创新性

教师应注重创新性,举出的例子要适当,举出的例子应尽量通俗易懂,并且不能太陈旧。

例2.3有很多老师为了省事,经常拿着几个例子翻来覆去地说,一开始同学或许没听过有新鲜感,但说的次数多了,反而会降低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讲课时总说一些大众皆知的故事,例如高斯计算加法,这些典故同学往往在小学时就听过,教师若再反复谈论此事,则会使学生索然无味,丧失对数学的兴趣了。

对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非一蹴而就,教师应注意这点。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能够多问为什么,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建立学习的兴趣,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好好理解兴趣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自主创新,激发起同学们的兴趣,将数学教育搞得如火如荼。

参考文献:

[1]高卫卫.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苗亚敏.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3]王娟.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