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生心理 创新历史课堂

作者: 符铁星

摘 要:掌握学生学习心理,了解学习相关信息,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等都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 兴趣培养; 教法改进; 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73-001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阵地。作为“主导”的教师,他的作用关键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和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课堂教学。下面,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因素,也是学习的催化剂。因此,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家认为,在满怀兴趣、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记忆力比较巩固,想象比较丰富。但这都要取决于教师的感染,作为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学生由某堂课的兴趣而转向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我为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历史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素质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当我给新生上课时,我都要用一节课时间给学生讲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及对其他学科的辅助功能,马克思说:“就目前而言,我们知道的仅有一种科学,那就是历史科学。”历史课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而且培养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献身祖国的热情,陶冶了思想情操。同时,学好历史也对我们学习其他学科有帮助,语文课有的教学内容需要介绍文章的历史背景,政治、地理课也与历史密不可分,而且学习历史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音乐、美术作品。通过几年实践,第一节课我的讲授对调动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至关重要。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针对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以生动直观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历史人物或事件活化起来,从而缩短学生对相去甚远的历史情景在心理上的距离。如有一次上课我问同学们爱吃葡萄不?同学们回答很爱吃,我便问,你们知道葡萄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还有核桃、石榴、枇杷等都与张骞通西域有关,你们想了解张骞这个人吗?学生们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也随之调动起来了,求知欲望倍增。在讲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近代思想家时,除了介绍教材上他们的成就之外,我还对学生介绍以上几个人还是文学家、书法家、翻译家等,他们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像我国当代国画家、最著名的女书法家萧娴,大画家徐悲鸿都是康有为学生,而军事家蔡锷、文学家徐志摩也都是梁启超弟子。通过我的讲授,同学们有了兴趣,因为徐悲鸿等人都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人物,有的同学课后还专门找些有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材料,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当然,历史课不是故事课,单纯依靠大量故事充斥是不可取的。我在教学中随时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对于学生智能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二、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中,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也是取得良好效果之一。现在的中学生年轻,富有朝气,容易动感情,也很重感情,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和学生感情融洽,互相渗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要有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要求教师不要板着脸上课,更不能大发雷霆、训斥、挖苦学生。因为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情绪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训斥学生会造成压抑气氛,甚至产生敌意。

要使学生活跃起来,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的教态就要自然、大方,语言要生动,富于表情,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我在完成教学任务前提下,在适当条件下插入一些典故、故事进去,使学生精神上得到满足,记忆更加深刻。利用幻灯机、电视机、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可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觉。

三、研究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实际需要

目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克服片面的应试教育,但是历史又不是主要学科,学生学习自觉性,思维能力也较差,所以需要在历史教学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更好地适应学生实际需要。

1.课堂教学应精讲

历史知识浩如大海,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抓住主要的,摒弃次要的,如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著名的思想家等人物繁多,要让学生抓住重点人物,像思想家中的孔子、朱熹又都是教育家,所以我们讲解时就需要重点了解。

2.置疑设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置疑设问,能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在引人新课时设问,在讲课中结合课文内容还可以提问,再次是对课堂上溜号的同学进行提问等等。

3.当堂复习,巩固记忆

学生在一堂课学习大量知识,不易持久记住,因此必须巩固复习。每节课讲完后,我都要用几分钟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扼要小结、复习,师生共同巩固复习,一同完成。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进行直观教学

由于历史本身特点,使一些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有一定难度,历史是一门跨越古今、包罗万象的科学,靠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拉近历史同我们的距离,让学生们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引起学生兴趣,加深记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设施如果适时地运用在教学上,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讲到一些多彩艺术、重要的文物、古迹内容时,我就将一些古代画家作品、长城、古代园林等做成媒体向学生演示。讲到李世民时,给学生放《秦王李世民》录像,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教材的改革,教学设备的更新,历史课会更加展示自身独有的魅力,使学生更加激发对历史的兴趣,作为一名教师,也应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心理,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