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疑问教学在机电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 金皓

摘 要:疑问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科的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更多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是目前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一种。本文结合机电专业课堂教学的自身经历,就新课程理念下的疑问教学在机电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疑问教学; 自主探究; 思维能力;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19-001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疑问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本人认为,机电专业课教学中疑问教学的实施策略可以分如下几个方面:

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疑问教学过程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学中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例如:在“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本人是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对这个现象会与串联谐振电路进行类比,这样,学生立即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中,情绪高涨,思维一下调动了起来。当然,有时问题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的问题是:(1)要让学生独立思考;(2)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放开思路;(3)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

问题提出后,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方向相对集中,还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实质。上述问题的实质是小灯泡的亮、暗反映了流过电路的电流大小,而电流的大小和电路的阻抗有关,可以根据公式推导出并联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的条件。

疑问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

例如在《机电基础》中的“串联谐振电路”,教学重点是放在探索前人思索的过程:(1)对“谐振”的了解,什么是谐振电路的模型。(2)一旦电路谐振了会形成哪些特点?(3)在实用电路中要讨论哪些参数?(4)用什么参数衡量电路?如何选择该参数?(5)该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那些应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去领悟和尝试前人的思维过程,从中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技巧,使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呢?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必备的教具,相关的材料,可供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方法与途径)。其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自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主要环节)。再次,学生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通过实验作进一步的探究。最后,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探究。

三、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把握探究方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质疑能激发学习机电基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已知电容器C1:40μF,150V,C2:60μF,400V串联在500V的直流电压下,试讨论电容能否安全工作。学生先求各电容器实际分到的电压,然后与额定比较发现C1分到的电压大于额定电压,而C2分到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学生可能会得出个结论:C1被击穿,C2能安全工作,那此时有一部分学生怀疑总电压500V加到什么地方了?此时教师不急于作答,而借此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后由老师讲解评述,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疑问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不过多牵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