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智慧营造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
作者: 杨世春摘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解决教学中问题的智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首先要以教学智慧寻求课堂学习活动的新资源,其次要以教学智慧捕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再次要以教学智慧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最后要以教学智慧恰当地评价学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智慧;生命灵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11-001
一、以教学智慧寻求课堂学习活动的新资源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课堂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去发现、去探寻。同时,把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在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的前提下,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创设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活动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二、以教学智慧捕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学智慧的生成是靠教师随机的、以变应变的教学方式来体现的,大致说来,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借力使力。巧妙引导
例如,在讲有关种子的内容时,学生对种子的作用感到惊奇,议论的焦点就是种子的力量。教师这时就可随机启发,借助学生的热情进行引导。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人类文化产生的背景和社会的需要,同时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的动机,这样将对社会文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2.巧妙组织竞赛
竞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人人参与、个个争先,共同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物课堂。可以采取小组竞赛和班级竞赛方法,这种方式的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他们人人参与、相互激励和信息共享。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制定方案,自行探索和研讨,使学生处在自主学习状态之中。
3.让课堂向社会延伸
生物教学不应只停留于课堂教学,也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知识是无边际的,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还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进行调查研究正是补充了课本知识的有限性。如:每年的小麦收获季节附近郊县的农民都会焚烧大量的秸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空气,还给交通带来了隐患。学生就有疑问:农民为什么不把秸秆还田而是要一烧了之呢?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发现,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使用了液化气,不需要秸秆作燃料;另外本地农民采用的是轮作方式,既小麦收割后要种水稻。如果把秸秆粉碎还田,当插秧放水时,还没有腐烂的秸秆会漂浮到水面上影响水稻的生长。对于农民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烧了之。通过调查学生不仅清楚了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同时激发学生爱学习、爱家乡的热情,大家都表示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这些秸秆找到一个好去处。
三、以教学智慧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
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主要靠教师的有意营造,特别是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修养等,都关乎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的形成,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的运用。教师应把自我发展的决择权交给学生,允许他们在课堂上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争论不休,为某个疑点的探讨东奔西走,为某次成功的获得手舞足蹈,尽情展现学生自我,民主、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例如,在观察“金鱼尾鳍血液循环”的实验中,有的学生怕金鱼受到伤害,迟迟不忍心把金鱼放到培养皿中观察;有的动作过于粗犷,弄的金鱼已经奄奄一息。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讨论“我们应不应该用金鱼来做实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金鱼?”这个问题提出后,教室里就像开了锅一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回答,当然也就很自然地分成了两派,甲方的同学说:“不应该用金鱼来做实验!”理由是:我们要关爱生命,热爱生命;我们用金鱼来做实验是以强凌弱的表现;再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在网络上虚拟金鱼来完成探究,这样既能让我们从探究中获得知识,又不伤害金鱼。乙方的同学说:“应该用金鱼来做实验!”理由是: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要获得科学知识,就必须要亲自动手实验,既使伤害一些金鱼也是值得的。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十分热烈。我没有简单地说哪一方是正确的,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探究科学知识与关爱生命之间的矛盾。在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最后达成一致:我们用可以金鱼做实验,但应该掌握金鱼的生活习性,如果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来操作实验,金鱼不会受到伤害。今后用鼠妇、蚯蚓等动物做实验时,同样不能伤害它们,实验结束后,要把它们放回到大自然中,放回到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中。看似一个与上课无关的问题,却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了“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以教学智慧恰当的评价学生
性物课程标准》提倡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一个“档案夹”,其具体内容有: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情况;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包括课后对小组成员的辅导和帮助);探究的检查情况(探究材料的准备、探究过程的实施等);知识掌握、能力表现情况;生物知识演讲情况;生物小论文;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课外探究作业);获奖加分等。其中量化的评价主要依据课代表的记录统计,定性的评价以个人自评、小组内互评、教师评相结合。每个月展览学生的“档案夹”,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别人的长处,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指导。期末总评成绩中试卷分数与“档案夹’,分数各占一半。“档案夹”评价强调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强调学生的参与,这种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的多样化评价使生物课堂更加生动起来。
以上所论述的方式方法只是结合教学实践所做的点滴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事实上,以教学智慧营造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不可能仅仅限于几种教学方式,或者说,限于固定方式的就不是教学的智慧了,教学智慧的精华在于教学行为的随机而动。因此,对教学智慧的探求是无止境的。笔者深信,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勤于探索,精于实践,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时时处处显现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闫艳,对教学智慧的再认识,教育发展研究,2008,10
[2]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教育发展研究,2003,04
[3]邰玉韦,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体验真实快乐——初中生物课学习活动的设计与体会,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