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非专业羽毛球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 习羽 周鑫 杨洪武摘要:分析中国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和教学特点,提出高校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的改革建议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校;羽毛球运动;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65-001
高校公共体育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始实行选项课教学,羽毛球课逐步成为高校学生主要选修项目之一,从其发展和现状来看,高校羽毛球教学还有许多可探讨之处。下面就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和其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1.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
羽毛球运动逐步成为高校主流教学课程之一;全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不平衡;高校中高水平的运动员少;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高校的羽毛球比赛少。
2.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特点
学生爱好,学习热情高;学生的技术、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异较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受场地器材的制约。
3.羽毛球教学方法探讨
在大多数羽毛球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不重视,也不了解学生的特长在何处,太过注重基本动作的练习,教学内容偏于狭窄,结构单一,形式过于死板,缺乏新颖性和生动性,不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体育个性发展。同时由于普通高校的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里并没有受到过很好的羽毛球训练,所以即使在高校中一味地练习基本技术,也会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使得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我们普通学校体育教学针对大部分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运动员,而是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使他们有一技之长,所以可以通过减少基本技术练习,增加教学比赛和一些趣味性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以致使学生对运动的爱好延伸至其他各项体育运动,同时成为他们平时生活的一部分,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3.1安排更多的教学比赛,增加自由锻炼时间,加强师生交流,改善课堂气氛
增加教学比赛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也达到了教学要求。同时可以多采取团体赛的方法,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更大的发展。从体育心理学角度上看,形成集体必须具备: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之间能保证密切协作和配合;满足各成员的归属感和合理需要;成员之间需要有工作、信心、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等四点。教师不仅要关心班集体的形成,而且要利用集体的力量调整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每个成员的行为尽量符合集体的准则,做到目标一致、情感一致,同时得到其他同伴的鼓励,感到自己的进步,使学生在团体比赛中获得满足感。教师要提高学生对自练方法的认识,传授自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采取“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练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练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提高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兴趣,使得体育教学课的内容得到扩展,最终引导学生终身体育。另外,教师从个人角度与学生经常地进行接触,了解平时学生的运动状况,甚至参与学生平时的活动,发挥教师专长给与学生指导,将获得学生巨大的信任,有助于课堂上的因材施教,同时课堂上产生的矛盾也容易得到妥善的解决。
3.2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在观察过程中,知觉系统会引起学生对动作的深入研究,注意到动作的变化及其规律。利用电视录像教学可以完整地、准确地再现和重复动作,同时对一些复杂的动作,可以调节控制速度。所以在观看国内外羽毛球赛事的录像前提醒学生注意录像中的一些应该特别观察的动作及其战术,同时在观看录像后简单分析一些技战术重点,学生在课上的活动兴趣和技术动作水平明显提高。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记忆
无论哪个学科,从理论到实践中总有一个过渡性。体育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可以在教学中直接把理论运用于实践,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羽毛球双打规则的教学一直是个难点,由于双打规则很多,而且非常复杂,光靠枯燥单一的机械识记,会导致许多学生经常是理论课讲完以后就遗忘了大部分规则,更不要说灵活运用了。采用了临场教学后,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双打的站位,同时安排学生在教学比赛中执裁,反复运用规则,这样就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弄清规则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规则记忆更加牢固,活学活用,同时还提高了观赏比赛的能力。
另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通过一个学期执裁,反复运用规则,反复记忆,将保持对裁判规则的很长一段时间的识记,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推进学生的终身体育。
综上所述,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形势喜人,前景光明,其教学有很鲜明的特点,在高校羽毛球运动普及程度高,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但其在全国发展并不均衡,东部地区、南方地区、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的高校发展较好;在北方、西部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还不普及。对于每个羽毛球教学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不同,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多举办一些不同级别的高校羽毛球赛,是发展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关键,同时,高校要能自己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也会推动高校羽毛球运动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五一,顾俊杰,王晓春,南京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
[2]庄志勇,陈莉琳,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的探讨,体育科学研究,2003,7
[3]庄志勇,我国高校羽毛球比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
[4]马行风,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实效性探讨,福建体育科技,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