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在高校中的应用
作者: 刘建华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并举例介绍了某地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艺流程,同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必要性;工艺流程;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76-001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二十一世纪被称为“水的世纪”。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而城市污水通过简单的处理,完全可以达到二次利用的标准,因此,中水具有成为城市第二水资源的巨大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截止到去年,全国各类高校在校生约为2979万人,所产生的废水以生活污水为主,耗水量如以每人每天0.2m3计算,每天污水量近600万m3。高校污水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回用,不仅能够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对于高校而言,主要生活污水包括沐浴水、盥洗废水、食堂废水、洗衣废水及厕所冲洗污水。用水地点相对集中,日利用水量比较稳定,基本随季节波动不大,而且污水成分简单,以有机物为主,基本不存在水质波动。下面就某高校新建污水处理站进行工艺流程介绍和经济效益分析。
一、工艺流程
该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1000m3/d,即42m3/h。处理后的中水全部回用。采用生物处理与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污水自流入调节池,调节池人口设机械格栅,以拦截大颗粒状和纤维状杂物。在调节池中设置曝气软管曝气,对污水进行搅拌,使水质均匀、防止水中悬浮物的沉积。
通过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一级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是一种以生物膜法为主,在池内装填生物填料,通过鼓风机提供氧源,使污水中的有机物与池内生物膜充分接触,经微生物吸附、降解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经一级接触氧化池,污水水质有所改善。二级接触氧化池仍以好氧菌为主,养料比较充分,并进行适当曝气,继续降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因而污水中COD得到降解,且其降解效率高于一级接触氧化池。
二级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进入一沉池,大量的污泥和老化的生物膜及水中悬浮物迅速沉降,更好地去除水中的污泥及悬浮物。污水自流进入混凝沉淀池,通过向污水中投加絮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及胶质物质浓度进一步降低。
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重力自流进入中间水池,中间水池是为二次提升集水之用。经提升泵提升至滤池,以进一步去除水中的色度和部分的有机物。
滤池出水含有部分大肠菌群和病菌,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氯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后进入回用水池以供使用。
沉淀池中的污泥通过污泥泵排入污泥浓缩池内,浓缩后的污泥定期用吸粪车清理运走,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
二、经济效益
1.运行费用(不合折旧)
A)电费:E1=(37.52×0.60)/41.67=0.54元/吨水
B)药剂费用:E2=0.15元/吨水
C)人工费:E3=3×800/30/24/41.67=0,07元/吨水
合计:E=E1+E2+E3=0.76元/吨水
2.经济效益分析
按每吨自来水4.0元计算,每处理回用1吨水可节约自来水费4元-0.76元=3.24元,按系统全负荷41.67吨/小时计,每天节约3240.26元,每年节约118万元之多(该项目投资180多万元,一年半即可收回成本)。
综上所述,中水回用系统能够合理的、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减少自来水用量,这无疑为缓解供水的紧张状况发挥了作用。另外,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中水回用作为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钱茜,王玉秋,我国中水回用现状及对策,再生资源研究,2003(1)
[2]张洪杰,王晓曦等论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科技创新导报,2008(20)
[3]周艳萍,强化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的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