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札记
作者: 李海科摘 要:文章从外貌描写,对妻子、女人和对待子女三个方面比较了周鲁二人。认为二人不在一个层次上,品行高下相差太大。有鲁贵的存在,阶级的主题是不适当的。
关键词:周朴园; 鲁贵; 对比; 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29-001
现在高中和中专语文教材对《雷雨》的教参分析,比以前更客观了,阶级分析越来越淡,但阶级分析的影子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语文练习材料上关于《雷雨》的练习题,仍然是阶级分析那些内容。阶级主题不再明确,而主题是什么更不明确了,这给教学也带来很大不便。鉴于此,比较一下周朴园和鲁贵,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或许有助于《雷雨》主题的探讨、定性。
一、外貌的对比
鲁贵:“神气萎缩”“粗而乱的眉毛”“肿眼皮”(嘴唇)“松弛地垂下来”“凹进去的黑眼圈”“都表示极端的肉欲的放纵”“卑贱地谄笑”“眼睛锐利、常常贪婪地窥视着,如一只狼”“能计算”“神气萎缩”“黑眼圈”“极端的肉欲的放纵”,说明鲁贵不顾自身家庭状况、不守做人本分,道德败坏,滥嫖女人,生活放荡。“卑贱地谄笑”,说明鲁贵没有人格,不要尊严,为达一己目的,什么卑劣的事都能干得出来。锐利、贪婪,“如一只狼”的眼,“能计算”,说明鲁贵什么凶狠的事都敢干、能干,干得出、也能干得利落。
显然,作者给鲁贵的形象是品质十分低下的,对这个人是否定的。
周朴园:戴“金边眼镜”,眼“沉鸷闪烁”“威严”“峻厉”,“面色苍白”“眸子闪闪放着光彩,时常也倦怠地闭着眼皮”“脸带着多年的世故和劳碌”“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笑,看出他平日的专横、自私和倔强。”“年轻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避盖着,再也寻不着一点痕迹。”“贵人”“金边眼镜”,表明他有知识、有地位,注意自身形象、有风度,自视甚高。眼“沉鸷闪烁”“威严”“峻厉”,“眸子闪闪放着光彩”“冷峭的目光”,说明周朴园有心机,目光敏锐,有成就、一贯居于高位、高高在上,傲然视人,骄傲、专横、自私、倔强。“面色苍白”“时常也倦怠地闭着眼皮”“脸带着多年的世故和劳碌”,说明周朴园是干事业的人,饱经风雨,工作努力。这不是又一个“吴荪甫”吗?“年轻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避盖着,再也寻不着一点痕迹”,是否就是对周朴园在三十年前对侍萍抛弃的罪的定位。
二、对妻子、女人的态度
鲁贵对妻子侍萍、女人:滥嫖女人,不忠也不认可且瞧不起妻子。不把女人当回事,女人只是他满足欲望的工具。
“我娶你妈,我还抱老大的委屈呢。”“又学你妈那点穷骨头,跑她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对侍萍嘱咐不让四凤出去伺候人根本不当一回事,侍萍一走就让四凤到周公馆当使女,导致悲剧发生。
周朴园对妻子、女人:找不到嫖女人、把女人不当回事的文字,没见到对妻不忠的现象。
对蘩漪:坚持认为其有病,不顾妻子反对,逼妻吃药、看病。这虽然专横,但也是对妻子的关切、在乎、负责。周的这些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蘩漪逼使周萍和她维持乱伦关系而周萍坚决抵制的态度使她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反常。周回到家,蘩漪就“一个人躲在房里头”“作诗写字装着有病不下来”,所以周朴园认为她有精神病是可以理解的,逼妻看病吃药是丈夫的爱妻举动。专横确不对,但对在那个时代的周朴园这样的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肯定的。
悲剧事件发生后十年,他十分苍老时仍来看望侍萍、繁漪。询问二人病情,充满关切。
由以上可见,周朴园年轻时和侍萍的关系,不应是“玩弄”,哪有玩弄到生了两个儿子那么长时间的。和侍萍这种下人恋爱,也只有在留学过欧洲、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周朴园身上才会发生,应是真诚的恋爱。痛恨二人结合、千方百计要拆散他们的应是周朴园的具有浓厚封建等级思想的父母。以侍萍的“骨气”及经由三十年磨难还“性情好像没有大改”的倔强,加上周父母的坚决反对,夹在中间的周朴园只怕只能慢慢倾向于或屈从父母。二人关系的破裂只怕是迟早的事。错不应都算到周朴园一人头上。
三、对待子女的对比
周朴园:对待周萍、周冲,不足在专断、失误在自信,省察不够;可肯定的是有严和爱。
鲁贵:对鲁大海。自以为“功莫大焉”,态度是“讨厌”,“我那个狗食儿子”,是“混蛋”。
对四凤。四凤是鲁贵唯一的孩子,是亲生父亲。鲁贵从四凤这个唯一的女儿那儿想得到的是钱,女儿只是为自己谋钱的工具。弄钱的目的是什么呢?嫖、赌、吃、喝。让女儿弄钱的方法是什么呢?让女儿用身体给大少爷,同大少爷鬼混,而不是让四凤嫁给大少爷,为女儿的一生考虑……这是男人吗?是父亲吗?可以定性为“畜牲”!
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作者展现给我们的周朴园和鲁贵确实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人物,没法比。对周朴园,有批评,有肯定;而对鲁贵,是全面否定的。可以这样断定:鲁贵,做丈夫,只怕没有女人愿意以其为夫;做父亲,只怕没有人愿意为其子女;做员工,不称职;做邻居,是祸害……
鲁贵绝对做不了周朴园,鲁贵若有了周朴园的钱和权,只怕只能做更多更坏的事。这样的人,有家败家、有业破业……是人渣,是畜牲!
当然,鲁贵不能代表劳动人民,但有鲁贵在,《雷雨》的主题就不大可能是揭露资本家的罪恶等等,阶级分析是不适当的。
《雷雨》主题的定性尚需认真地综合、确定,以便于教师把握剧情、评价人物,处理台词的语调、语气等。个人认为,作者在《雷雨》序中所说:“《雷雨》所显示的……是我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作者的这个认识是可以考虑或重点参考的。
注:引文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9月北京第一版2003年5月第1次印刷本《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