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金韬摘 要:本文根据笔者长期从事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认为心理教育可以充分应用在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中。构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践证明,心理教育对营造班级良好气氛起着重要作用,增强心理教育的普及性,走专业化道路,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心理教育; 高职院校; 心理素质; 专业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36-001
以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人才的目标定位是培养专业技能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完善的高职教育需要良好的班级管理支持,而心理教育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和教育中的运用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高职学生班级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活泼向上的群体,尽管与普通的本科生相比,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可能存在着失意感受和挫折体验,自信心相对不足,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在心理上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并且内心的矛盾冲突也比较大,很容易表现出焦躁、不安、冷漠等情绪,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服从意识很差,对抗情绪比较强烈,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社会对他们似乎有点不公,在高中同样的复习,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是同样的分数,有的外省学生可以考入本科,自己上的却是专科,对此表示很不理解,也影响了情绪。
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不仅要面对学校的各种考核,还要面对多元化的学生现状,很让人颇费思考,如果要求学生按照统一模式和标准来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不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可能在短时间内在院校的各种考核是优秀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对于班级的进步是不利的,这种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只会让学生渐渐地循规蹈矩,对于他们的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不利的。
二、在班级管理中心理教育的运用
一个班级拥有者良好的心理氛围表现为这个班级的绝大多数同学是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这是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而学生有这些良好情绪的前提必须是班级的公平、公开。比如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力度,贫困的学生可以得到一笔数额不算小的补助,在班级选贫困生的时候一定要将公平与公正引入进来。
考虑到青年学生易冲动、情绪化多于理智化的心理特点,评贫困生的时候,老师要先在主题班会铺陈,然后大家开始进行民主公开评议,最后在全体人员监督反馈下选出,这是保证公平进行的有益途径。将公平引入班级管理,就是消除班级同学的不公平感,将公开引入班级管理就是让同学们了解实际情况,充分肯定广大同学在班级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贫困的学生而言更可怕的是精神的贫困,所以老师以及同学要用鼓励、支持、理解的态度和他们交往,在无形中心理教育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老师通过开主题班会、平时谈话等方式主义同学的心理状态,对于心理出现偏差的同学要给予及时的帮助,这不仅表现在生活上对其嘘寒问暖,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同学的心情,帮助同学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于学习方面或纪律等方面稍差的学生,尽量用埋怨的说辞,不可说出伤他们自尊的话来。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教师要善于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并激励他们,让其发扬光大,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宽容理解,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信任感增强,会很配合老师的工作。
三、心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对教师的要求
1.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心理教育工作的普及性
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这些素质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师要将所管理班级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作为心理教育工作的着眼点,以教育和培养学生有利于其成才和发展的心理素质为工作的而目标,这符合广大同学在成长期的需要。
2.重视心理教育的软件建设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少高校心理教育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具体表现在财力投入大,设备不断完善,但是高校特色的心理健康理论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素质培训体系尚在建设中,举办活动多,但是反思的少。
心理教育的软件建设是要重视同学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心理测量、心理普查等,不仅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各种专题讲坐,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正常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产生良好的效果;此外,学校还要注意美化环境等隐性教育的资源,把环境熏陶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手段;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建立相对的应急机制。
3.不要把心理教育看成思想教育,重视教育工作的专业性
平心而论,心理教育在我国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心理教育人员缺少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按照国家规定,各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力量来源基本是原来从事其它专业的教师、医务工作者等,很大一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心理科学教育和技能训练。又因为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加大投入,一开始就应该坚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加强专职教师的培养。用专业的态度和要求不断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同时也加强对班主任心理教育的基本能力培养,走专业化道路。
综上所述,只有内外两个方面做好,才能有效地把握好心理教育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才能促使学生度过愉快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聂振伟.高职心理健康阳光教育,2008.1
[2]孔玉芝.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科新导报,2010.2
[3]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