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画动起来》教学有感

作者: 孟照梅

摘 要:《让画动起来》是苏少版初中美术第14册中的一课,这其实是一堂关于如何制作动画的教学内容。说起动画大家都爱看,它不光是小朋友的专利。还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央一套每周日晚播放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几乎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无论男女老少都围坐饭桌前,盯着小小的荧屏,品尝着这份快乐的“周末套餐”——这就是动画的魅力。

关键词:米老鼠; 开车兜风; 动画片; 表现手法; 水彩笔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42-001

首先是知识点的导入——“视觉暂留现象”。一堂好课一定要有一个精彩的导入,我自然想到利用动画片视频,这类的资料可太多了,但要短小,又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绘画水平绘制出来的动画,这样学生才有亲近感,有样可依,当然还有就是时间的限制,说明问题就可,毕竟不是欣赏。所以我没选大家熟悉知名的动画片,那样学生尽管会很兴奋,但会转移注意力,你给他看了片段他会意犹未尽地央告你给他放完,而是选了一段长度仅17秒的简单动画——《投篮》,画面形式简单,仅用单线条勾勒人形,稍带一点明暗,连脸部五官刻画都省略了;情节简单,主要是突出动作,从慢慢拍球到跨步上篮——投球,配上节奏感很强的音乐,随着动作起伏跌宕,倒也精彩刺激。课堂上学生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的神态告诉了我这段视频运用的成功。

紧接着提问“画面上人物为什么会动起来”?导入到本课知识点——“视觉暂留”,现在的学生知识丰富,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对具体名词说不上来,这是到初二学物理的时候才会涉及到的知识,我们提前把物理课件中的《视觉暂留》实验拿出来—— 一张卡片的正反两面分别画有鸟笼和鸟,在快速转动下,两张画合二为一,鸟跑到了笼子里去。学生又一次惊奇,适时揭示道理:人的眼睛在看到一个物体后影像会停留1/24秒,电影和动画片都是利用这个道理,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的变化。紧接着就用幻灯片来快放一幅幅鸵鸟走路的分解动作,“动了动了”学生喊到。其实不光幻灯,其他的看图软件一样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然后是制作示范。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示范是基本功的体现,也是直观教学最说明问题的一个环节,课件做得再好,都没有亲自示范更能解决重、难点。精彩的教学示范会让学生为之一振,不但觉得赏心悦目,更会钦佩老师的能力水平,因而对所学内容才会真正感兴趣。这一块课前我做足了功夫,所有书中为我们介绍的制作动画的方法,我都一一做一遍,展示给学生看。比如抽拉框和手翻书。只有亲自做一遍,意见才会中肯。对于一幅幅单独的分解动作来说,并不适合用抽拉框,拉得太快,动作看不清就过去了,太慢,动作又不连贯,没有制作成手翻书的效果好。那抽拉框有没有用呢?还是有的,我设计了一个在框子上固定了一辆小轿车的剪影,是黑色的;整个抽拉的长纸条上画了一整幅的街景:高高低低的楼房,红绿灯、街道、行人……是水彩笔画的彩色效果的。再配上节奏感很强的背景音乐,在投影仪下“播放”一部“开车兜风”的动画,“街景”在抽拉的时候是动的,但给人的感觉是车子在动,在开。拉得快,开得快;拉得慢,开得慢;红灯,“吱”停了;倒车,“嗖”退到后面去了。学生“哈哈哈哈”饶有兴致地观看完了动画,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性已调动起来了,不急,再看——手翻书:第一张,荷花小花苞,第二张,微微张开,第三张、第四张……直至荷花盛开。然后由夹子夹起来,快速翻动,“噢!开了开了”,学生恨不得马上自己也做一个。当然,老师示范的画法、效果仅有个别学生能模仿,许多学生如果精力放在绘画上,一张就够他画的,所以还要照顾到不同的水平,尤其动画要突出的是数量和动作分解的连贯性,所以可以削弱绘画,甚至符号化都可以。我又展示出以往学生的作品:比如这幅《拳击》。

符号化的小人,大概是我们在学生的作业本上、课桌上、墙壁上经常见到的作品,谁都画得来的,学生一会儿工夫就能画很多张,也不用很大,普通作业本的一角就可以,还好翻,拿来就画。因为有数量的保证,演示时就出效果,动作非常连贯,学生还在下面配音“扑扑,嘣,啊”,煞是热闹。给我的反馈信息是,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了,可以画了。

在接下来的课堂制作环节中,这类采用符号化创作的学生可以不必去管他,只管让他投入到创作中,因为这类作业只要有数量管保出效果,对造型、位置没太大要求。有些同学有点造型能力,追求画面效果,那就还要强调一下技巧。比如重复、不变不动的造型可以采取复制的办法,只空出需要变化的部分再单独解决。那么复制可以用复写纸,也可以在纸的反面涂铅,再描到每一张画面上,这样会很省时省力,还能确保效果。

快下课了,部分同学拿出了作品雏形,拿到投影仪下展示一把,出效果的,大家掌声鼓励,不出效果的,最要拿出来分析原因,以便给更多的同学以经验教训,在自己未完成的作业中尽量避免、少走弯路。

从课堂效果来看,我课前准备了充分的资料,并精挑细选,像串珍珠一样地贯穿到我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比如做作业前的小动画欣赏部分,我挑了些简单、幽默的小动画,时间短,但信息量大,多元化、不同风格、不同效果的都给学生看看,他们会受到启发,从中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表现手法,大大降低了作业难度。这真要感谢网络,有了它,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把丰富多彩的世界搬到课堂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42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