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参与体验 增强课堂活力

作者: 吴小红

摘 要:围绕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结合教学实践,作者谈了如何让学生“参与体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参与体验; 乐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36-001

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的实践体会如下:

一、优化课堂心理,让学生有乐于参与的心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必须将“乐学”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

1.创设民主课堂,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

教师用现代教育观审视课堂教学,教师关心爱护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遇到问题共同协商。在这种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

2.构建乐学心情,让学生参与敢说英语

课堂教学中通过构造美境、趣境、谐境、奇境来创设乐学课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乐说”心情。“Hello! Mrs ...!”“Goodbye,Mrs .../class!”。

2.营造成功课堂,让学生再次想参与

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主体参与不断深化和参与步骤不断升级的重要保障。

如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1 Grammar B Cardinal numbers时,运用多媒体上显示的图片:五个女孩、七支钢笔……先指定小组轮流用英语说一遍,然后进行抢答,评出优胜组,给予鼓励。最后利用多媒体导入重点句型“What’s this/that/it? It’s a/an...What’re these/those/they? They’re...”的操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学习之乐、成功之乐、创造之乐,并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营造互学环境,让学生共同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的实效,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组织学生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共同进步。具体的方法是将学生异质分组,即在每个小组中都尽可能地将成绩好的学生与一般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以共同参与问题的解决。外语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更为突出,在小组分工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获得成功感。有的学生不擅长口语,可以负责书面工作,有得学生英语能力欠佳,可以发挥他的美术天赋……

如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 7A Unit 5 Integrated skills时,Speak up 是通过Simon在商店里和营业员的对话,学习购物时如何谈论服装、鞋帽的颜色、尺寸、价格等。教师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小组都布置成小小商店(课前布置学生自带商品),有的小组卖鞋子,有的卖服装。教师的讲台也变成了服装、鞋帽品种较多的柜台。课上,教师和学生轮流做顾客和营业员,营业员们热心介绍商品,顾客讨价还价。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灵活运用购物用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环境是否真实是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真实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条件。秧田式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学生……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教”的功能,不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缺乏接近真实情境的语言环境,课堂气氛往往会显得单调,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根据教材内容,利用道具,把教室变成一座公园、一所医院……把学生融入活泼天真的生活课堂中,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进行自由自在的、互动的英语操练和交流。

三、创设参与情境,激发创新灵感

课堂教学中参与情境的创设对主体参与过程起到了引发、导出和定向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从而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教师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氛围,摒弃那种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才会提出来一些极其创新思维的问题。学生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才能激发创新灵感、创新思维。

如教学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 8B Unit 3 Grammar时,虽然这是一节语法课,但教材中安排了“拯救劳拉公主”的故事。教师可以不先讲解语法规则,设计以Flash图画的课绘声绘色地向学生讲述劳拉公主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呈现“Princess Laura was born in Magic Land”,“Princess Laura was caught by an evil witch”,“Princess Laura′s

hair was cut”等含有被动语态的句子,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引导到学习语法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根据以上一些句子总结语法规则,让学生运用被动语态编写关于劳拉公主与女巫的故事。最后安排拓展活动,展开想象,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同学说:“Laura was saved by a young man. Laura was taken into a room.The evil witch was killed by Laura”等。

总之,主体参与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参与情境来引发参与过程,主体参与既是学生的全员参与,还是学生自始自终的参与,不仅是从行为上的直接参与,更应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只有这样,主体参与才会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钱理群.兴趣是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视野,2010(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