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让学生在运动中树立自信心
作者: 王斌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
关键词:运动;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103-001
体育运动为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给学生,特别是给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教师不要过分营造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的课堂教学氛围,否则差生可能一直是体育学习与活动的弱者,要鼓励学生作自我比较,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生年龄小、体力差、经验少,尽管他们喜欢体育活动,通过学习也能模糊地了解自己在体力、动作、心理和行为上的特点,但这种了解是自发的、片面的和肤浅的。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如在“投击活动目标”游戏的活动中,学生存在的普遍缺点是躲闪时的紧张和慌乱。此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判断,看清沙包飞来的方向,每一个人都有能力避开沙包。练习的方法可以由易到难,先躲避固定投掷点的沙包、鱼贯投掷的沙包,然后过渡到分散投掷的沙包和集体中投掷的沙包。在体育课上,教师不要刻意追求成绩,给学生压力,使之紧张,而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并享受体育活动给其身心带来的快乐。又如:在快速跑的练习中,设定二条起跑线,让跑速较快的学生在后面,跑速较慢的学生在前面,同时起跑,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跑速较慢的学生获得比别人快的成功体验的心情,另一方面,让跑速较快的学生在后面追,增加其运动量,既活跃了比赛气氛,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树立成功的信念。
正确认识自我,克服不利因素。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体能的差异性和气质类型的个别性,致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外的开放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利用课堂和课外的开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深入学生体育学习环境中去,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热情与学生交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让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发扬长处,弥补不足。要促进学生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自身不足,同时给这些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就合格。有些学生往往自高自大,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对这些学生教师应适时给予挫折教育,加以启发与引导。
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楚,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这时教师若采取强制措施,情绪虽暂时能得到控制,但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以后的活动中还会再犯,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如冷静思考法: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间隔沟通法: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及争执时,可先把问题放在那里,间隔一段时间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再进行沟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转移自慰法:当碰到不顺心之事时,调整一下聚焦内容,多想一些高兴、愉快的事,心情就会快慰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