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师生物思想教育在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 卜仕培

摘 要:探讨在幼师学校教学活动中,如何结合学生和课程特点,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生物学科教学中。

关键词:幼师生物教学;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118-001

中师生物教学如何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效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观点和科学态度等,避免采取为渗透而渗透,牵强附会,乱贴标签的作法,提高思想教育渗透的实效性,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作了有益的尝试。主要归纳为立足生物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重视多种教学媒体的辅助教学,把思想教育自始到终贯穿于整个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一、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是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加强生物课思想教育功能,首先必须理解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中师生物课思想教育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丰富的教育内容

中师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泛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例如,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多样的教育途径

生物教学除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实地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研究多种教学或思想教育的特点,善于认识多种教学活动中最适宜的教育因素并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

3.灵活的教育方法

生物思想教育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脱离知识“穿靴戴帽”贴政治标签,另一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忽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中思想教育的显性和隐性材料,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当时的教学情境循循善诱。

4.示范的教育特色

“教师的影响永恒的,无法估计他的影响会有多深远”,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显然重视示范性教育,是中师增强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又一重要途径。因此,更加要求对教师的示范性的影响,要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二、思想教育应把握教育策略

生物课的思想教育不同于纯粹的思想教育课,它是渗透、穿插在生物教学中的,如果不研究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则极易使思想教育流于形式,生搬硬套,致使教学效果不佳,我认为在生物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立足明理、激情、导行,具体应把握以下四方面教学策略:

1.点面结合

所谓“点”即一堂课、一章节包涵的思想教育中心点,教学中要突出点的内涵、挖掘点的潜质、发挥点的辐射作用,能使学生产生震撼和共鸣,因为只有把点突出了才能增强教育的深度,也是比较实际的做法,生物教学毕竟要以传授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为前提。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中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查找相关补充资料,以弥补教材因篇幅限制的不足。学生在“点上的升华”,必然会到“线”,再由“线”到“面”并做到“点面结合”,使教学“主题突出、详略得当”。

2.理趣结合

这里的“理”是指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或抽象的概念。“趣”是指兴趣,乐趣。理趣结合就是把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思想教育更加新鲜活泼,如何把抽象的理和形象的趣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教育富有感染力,则需要我们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把视、听、做三者结合起来。如适当地援引一些世界生物界名人轶闻趣事,以及一些寓言故事,录像带、投影片、幻灯片、实物标本、游戏、操作竞赛,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3.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这里的实际是指所授班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和水平的实际情况。课堂上的理论毕竟离学生有一段距离,固然这些道理知识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但要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必须结合不同教学形式,尽可能地把思想教育对象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所以教学氛围的营造很重要,教师要参与学生中去引导,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要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使教育有真实性和实效性:那种教师和学生都戴着“伪面具”彼此逢迎,只能使教学流于形式。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某位科学家在研究中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而教师在实验中马马虎虎,草草了事,或准备不充分,或对学生要求不严都不能起到正面的教育效果,如果教师能以极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所做的每件事,即使实验失败了,则教师的这种精神和态度,是应该效仿和赞扬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