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 刘允芳摘 要: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课及课外体育锻炼受到自身、学校及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经常发生,如何在了解造成运动损伤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锻炼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原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151-001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当中预防运动损伤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形式与内容变化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及提高。但由于现在的学生个性强,竞争意识强烈,争强好胜,因此在进行学习、练习时没有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导致了运动损伤或伤害事故的发生。
1.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充分或没有进行准备活动,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功能活动的规律,尤其是在冬季与夏季初期,肌肉活动能力降低,关节活动能力下降,人体各器官活动能力下降,极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思想麻痹大意
在上体育课中,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因缺乏信心和主见,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遇到困难时首先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恐惧胆怯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造成运动损伤的机率是很高的。
3.运动量过大
当进行长时间的大运动量比赛后,没有进行适当的休息,而是接着再进行剧烈的运动,身体出汗较多,水分丢失很大,使运动能力降低,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将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肌肉兴奋性增加而发生肌肉痉挛。
4.身体状态不佳
在睡眠、休息不佳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显著性下降的情况下,如参加剧烈运动或进行高难度动作,就有可能发生损伤。
5.违反规则
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这在篮球、足球运动中是常见的。
6.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恶劣,冬季的气温较低,伴有刺骨的寒风,在这样的条件下跑步或进行球类活动,如果呼吸方法不对,特别是青少年,很容易患上刺激气管炎。
7.场地器材的影响
运动场地及其设施不完善、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等都可能成为运动损伤的原因。
另外,注意力不集中、技术动作不规范、无保护。有的学生过高地估计自身运动能力,而去“挑战自我”尝试完成高强度或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三、预防措施
1.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课后放松
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一般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时间应不少于8—12分钟。准备活动可以促使人的大脑产生兴奋性,可以使体温升高,骨骼肌的收缩反应及反应能力增加,增肌肉的韧性。此外,做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课后放松也很重要,剧烈的运动后不能突然停止运动,要做好运动后的放松运动。运动完长期不放松会造成肌肉疲劳积累,特别是局部负荷后没有能及时放松,尽快恢复该部位机能,积劳成疾,极易形成劳损。所以也不能轻视课后的放松练习。
2.调节好心理,稳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在体育教学中,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学习某一动作时首先在课的开始应先对技术动作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先让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对动作有一个整体动态的印象,增加自信心,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大多数同学都是普通的同学,因此,在学习某些有一定技术的体育项目时,不能正确看待困难,并且低估自身的能力。因此,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要和学生交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正确分析问题,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启发和鼓励他们肯定自己,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从而减轻或消除对困难和挫折的惧怕心理。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运动损伤和重要手段。加强保护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缺少了教师或学生的保护帮助,极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初学,还是已基本掌握某一项技术,特别是较危险的运动项目, 教师在教会学生动作要领的同时一定还要教会学生增强保护与帮助的意识,以及保护帮助、自我保护的方法。
4.运动强度与自身的运动水平要吻合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各自的运动水平不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运动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然后将运动能力逐渐提高。对有伤病的学生视安排适量的运动或见习。另外,对待具有“挑战意识”的学生,一定要告诉他们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正确认识自己的运动水平,尽量不要去完成与自身运动水平不相符的技术动作,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5.场地、器材,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在进行体育课前,教师一定要认真检查所教的体育项目的安全问题。例如:跳远时沙坑的沙子是不是松的,里面有没有大石块;在练习单、双杠前,检查单、双杠是否牢固等等。确保在体育教学当中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6.避免疲劳时做剧烈运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安排的练习要注意劳逸结合与运动量的大中小结合。学生运动消耗了身体的能量,产生了疲劳,要有充分的休息,使身体机能得到恢复,才能进行下一轮次的运动,只有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身体素质逐步增强,才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除此之外,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多参加全面素质的锻炼,使身体生长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尽可能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再者,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认真备课、组织严谨,富有责任心,做好安全措施,做到有备无患,让体育教学课顺利,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