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学并快乐着

作者: 孔云书

摘 要:在数学游戏之中,进行数学学习,让单调的数学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充满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并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及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游戏; 学习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29-001

数学游戏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佳情境。教师将数学游戏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本人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数学游戏能培养学生的感知觉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基本的对象,学生学数学是离不开形的,特别是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由于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借助实物的形来理解数的概念,而对形的观察又扩大了孩子的空间知识。同时,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必须观察,分析对象,研究了解对象,感知、认识对象,为最终学习数的概念发展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孩子在建构数的概念的同时也促进他们的感知觉的综合发展。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例如:在教学《一百万有多大》这一课时,我利用课文的内容作为一种背景材料,在上新课前先创设情境,开门见山地跟学生说:“今天老师跟大家玩个游戏。”一听到做游戏,学生兴趣马上提起来了。“这游戏的名字叫数米。”然后我拿出了预先准备好的豆子摆在讲台上。我先用杯子装满豆子,然后问学生:“你们能估计这个杯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些学生估计是30粒,有些学生估计比40粒多一些。接着我又说:“谁估计得比较准确呢?”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咱们数数吧!”我指一名学生上讲台数。数完之后我又问同学:“想不想玩?”同学们毫不犹豫地说:“想。”然后我把豆子分到每桌一小碗,并说明游戏规则。学生开始玩起豆子来了。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说一说”这一些活动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豆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想象力以及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数学游戏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玩数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游戏中所发现、认识、了解、疑问与想法表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尤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游戏对话来训练学生之间的口语交际,在教学《打折销售》这一课时,我也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整节课的活动内容是“模拟购物”。把学生带到“食品商店”买东西,让学生想好自己想要买哪些东西和怎样去买,让学生再扮演商人,看怎样才能更赚钱,以及把自己所发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当活动开始后,学生就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中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并能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从中渗透着对学生热爱劳动的教育。因此,数学游戏也能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三、游戏也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在玩数学的过程中,将通过他的主动和头脑运算来掌握知识。这将会促进学生的思维朝顺向、逆向、横向、纵向等不同维度的发展。从而让学生能从不同方向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以及找出多种解决方法。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来。我根据游戏这一功能,在设计数学活动中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上《有趣的七巧板》时,我改变以往那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采用了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把附页中的“七巧板”剪下来,让他们拼一拼,能拼出几种图形。我还让他们把所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拼成生活中所见到的事物。如,有位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组成火箭,还有些学生用所认识的图形拼成一艘大客轮等。通过这“拼一拼”的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基本的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把游戏引进数学课堂,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遵循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数感,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学生价值观的过程,真正发挥数学学科的功能。所谓“学中玩,玩中学”,正是对合理利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的一个高度概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