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作者: 马月香摘要: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它的晦涩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思想品德课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兴趣,成绩差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给人的总是一副冷水冰、干巴巴的面孔。
关键词:思想品德;有效;初探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56-001
当前的教育改革正在寻求教育的活力与效率,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以求抛砖引玉,供同仁参考。
一、树立教师威信
传统思想中,教师在很多时候就是权威。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教师的“特权”正在被逐渐淡化,旧式的老套的雄狮怒吼式的教育已然负荷不了现代教育的内容。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的质量和水平是衡量教育成败的要素之一,教师的威信越高。其教育效果越好,反之则差。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它需要教师树立很高的威信,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那么,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呢?
(一)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身正为范
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满腔的工作热情,要用自身的精神力量感召学生。(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潜在的,无形的,正大的,是一种动态的非智力因素的教科书)孔子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面对的是一群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孩子,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的道德品质、教学态度、言谈举止,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要有一颗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这就要做到热爱和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公正平等地善待学生。我们要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变敌对为友好,变统治为平等。我们要用爱心孕育爱心,用民主培养民主,用信任换取信任,用尊重赢得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如春风化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做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扩展与浓缩
思想品德课具有政治性、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实践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是所有学科都具有的,他要求教师讲的内容要正确、科学,要符合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政治性、教育性、实践性则是思想品德学科尤为突出的特点。如何把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性、科学性、政治性、实践性完整的统一起来,这里面就有一个思想品德教学的扩展与浓缩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教学的扩展
思想品德教学有从教材到学生、从课堂到课外,有从知识到能力到觉悟的扩展问题。为了实现这几个扩展,教师必须深挖广掘各种资源,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形势,完成思想品德教学的任务。
1.从观点——分析——材料三个层面去把握教材
思想品德教材涵盖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教材是由观点、分析、材料三部分组成。一般是先提出一个观点,再分析,再用有关材料去佐证。观点即知识点,它是教材的核心主干知识,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和记住。分析即围绕观点进行论证的内容,它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学生可以不记。材料就是用来证明观点或论证的现实材料或名人、名言、警句等,学生可以不记。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是教材的思路。作为教师要明确观点是什么,要给学生准确、完整地指出来。围绕这个观点,要向学生明确在行为上应做到什么、怎样做。这既是知识的延伸,又是思想教育的切入点。
2.从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去拓展教材
(1)从知识方面去拓展教材。教材的每个知识点既是独立的,又与其他知识点相衔接。我们在讲这个知识点时,要把它纳入到该知识体系中去思考和分析。教材上的知识点有它的来龙去脉,我们教师要去探究。教材使用过去的人或事去证明一个观点,而我们教师则要用新出现的人和事去说明道理,这是由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决定的。
(2)从能力方面去拓展教材。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使学生既掌握知识本身,又锻炼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处于矛盾中,在矛盾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从觉悟方面去拓展教材。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教师要寻找教材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把这个切入点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思想教育的要求结合起来,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思想。弘扬正确的思想。思想品德教学具有知行相统一的特点,因此,平时要督促学生按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思想品德教学的浓缩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浓缩主要是“简化”和“升华”。
1.简化,就是“书越读越薄”:第一、用简明的方式把知识点罗列出来,进行归纳与总结,如列图表等方式。第二、去粗存精,去掉书上分析证明性的文字、材料,把“净知识点”教给学生。第三、摒弃非重点,抓住重点,交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与记住,这一点在最后复习阶段尤为重要。
2.升华。第一、使学生真正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第二、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针对考试考点,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去解题。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