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物理教学之我见

作者: 王英敏

摘 要: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教与学双方的同步反应,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物理教学; 主体作用; 同步反应; 效果的最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33-001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科学知识时,他们很快便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教育的失败。那么,优化物理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显得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

一、设计教学过程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精心设问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具有中等的差距时,就会引起他们的认识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物理学中许多规律、定律是前后相连的,而中学生的思维缺乏连贯性,往往停留在表层认识上,如果教师能设法让他们发现原有认识的片面性,或再多问一个“为什么”,学生无法解决,则会使他们产生认识的需要。例如讲到《沸点》一节时,精心设问可按下述程序进行:教师在讲台上放一盏酒精灯,然后举起一张纸问:“这张纸,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会燃烧吗?”“会”。“那么,用纸折成一只盒子放在灯上会不会燃烧?”“当然会”。教师将纸盒里装满了水,待纸盒湿透了,倒出水,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结果纸盒没有烧起来。学生说:“这有啥奇怪,纸盒湿掉了当然不会烧起来。”教师问:“为什么纸盒湿掉了,就不会烧起来呢?”此时学生已处于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急切等待教师的解答,伴着这种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因势利导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制造悬念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那么就会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讲到《压力和压强》一节时,教师带五六个鸡蛋进教室,教师举起一个鸡蛋问:“你们能把这个鸡蛋放在掌心捏破吗?”学生想也不想肯定说“能”,而且会争先恐后举手要求做这一件简单易行的事,然后每组叫一个学生到讲台前操作,结果发现事与愿违,鸡蛋不能捏破,这一现象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怎么会这样呢?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在这样的渴求中老师稍加分析就会收到明显效果,起到分冗长的讲授为积极的探索作用,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3.讲究语言表述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不宜照本宣读,应利用生动的语言,配以幽默的手势和动作,对于抽象、枯燥的问题要运用恰到好处的比喻。如讲“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结构”时,我把物体的这三种状态比喻为学生们“上课时”、“下课时”和“放学后”的情况,使学生们在形象愉快的气氛中理解知识。对于有些物理现象、定义、定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那样会削弱和降低学生的兴趣。结合教材编写一些学习口诀。如:电磁现象中“电流的磁场”,我就给学生编写了“一根导线通了电,磁场环绕导线转,右手握线来判断,拇指电流四指线”(线——即磁感线)。“若是通电螺线管,右手握在它上面,四指指的是电流,N极就在拇指头”,通过这些口诀,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用实验趣味性启发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内容,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操作程序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按程序进行实验、牢固掌握实验步骤、提高观察效果,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有了思考操作的内容,讨论的话题,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实验操作兴趣。

2.注意分散操作难度,适当控制信息量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中实验的目标要求层次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单位时间内的接受能力,防止难度过大和单位时间内的信息过量,使学生难以吸收。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对已获成功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这样既满足了他们愉悦情绪的需要,又培养了他们的应变能力,自然形成越有兴趣越想学的良性循环。

3.培养实验小骨干,进行合理搭配

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识水平的不同,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速度上的差距和实验过程的“离标”。对待这种现象在划分实验小组时要根据以往了解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速度特别慢的小组再进行强化指导,或把他们落下的个别的次要步骤“演示”完成,以帮助他们在实验结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对实验过程中“离标”走样的学生应在讲清楚道理后严格要求,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规范化的操作。这样既能使实验顺利完成,又能激发动手能力较差学生的实验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各有千秋。教师应善于开拓多条思维之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去思考和探索,这样才有话可说,有问题可研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