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传统体育教学 和谐课改先进理念
作者: 张思明摘要:体育新课改打破了以往体育教学的旧模式,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随着体育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与矛盾也随之出现,相当数目的体育教师对于在实施体育新课改的同时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的体育教学这方面存有错误认识,不少老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片面地认为实施新课改就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否定,对传统体育教学一票否决,再加上对新课改理念认识上的不足,结果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维混沌、矫枉过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99-001
一、关于课堂管理
案例1: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一位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在一节课中总共吹了27次哨子,诚然这里有借班上课所存在的客观原因,但一节课中有这么多哨音,值得深思。
思考:传统的体育教学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是纪律严明、整齐划一,但过分地强调会容易造成课堂气氛僵化,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这点,有的老师就片面地认为新课改下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育教学的课堂管理不需要了,结果导致场面看上去很热闹,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差,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只是流于形式,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放羊”。实际上从辩证的角度来说,传统体育教学的课堂管理既有前面所说的不好的一面(过分强调),也有好的一面,如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对课堂质量能起到一定的保证。此外,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需要一个过程,不同年龄、年级的主体学习能力都有不同,教师必须加以引导,而不能一味放手。所以说,在新课改下一定的课堂管理还是需要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学有所得,课堂的实际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当然我们教师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也应有变化,如培养和发挥体育小骨干的作用等等。
二、关于运动负荷
案例2:在现在的不少公开课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老师准备了许多花花绿绿的道具和器材,学生整节课来往穿梭其中,场面“煞是好看”,表面上看学生很喜欢,但实际效果值得商榷,有的老教师听完课后,开玩笑地说,现在的体育课,连“汗”都不用出,虽然只是一句玩笑,但从中我们或许能听出什么。
思考:传统的体育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负荷,包括脉搏曲线、练习密度、平均心率等生理指标,课时计划中这是必备的,在评课时,这些生理指标往往是衡量一节课好与不好的重要依据,但如果过于重视,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害怕和恐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改强调体育三维观,即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基于此,有的老师就认为此种做法与新课改的三维体育观的有冲突,认为这种注重运动负荷的做法已经过时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体现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也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进行大量的没有运动量的活动,事实上这种理解和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事实上在新课改所强调的三维体育观中,身体健康是其重点,新课标强调“健康第一”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试问,如果没有身体练习,哪来运动负荷,没有运动负荷,哪来学生的健康?所以,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是需要运动负荷的,只不过我们需要注意运动负荷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三、关于运动技能
案例3:近一段时间,游戏教学被推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不管是平时的实践课教学,还是公开的实践课教学,到处是游戏,教师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的,仿佛商场里的保安一样,体育教学中原本最重要的技能教学难觅踪迹,难道说体育课中的技能教学就真的不需要了吗?
思考: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动作技能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练习为主,新课标提出了“淡化高难度竞技体育动作教学”的要求,但并没有否定基本的体育技能教学,可是不少老师对此理解上产生了偏差,片面地认为,新课标下体育技能教学不需要了,于是体育课变成了“游戏课”“活动课”。事实上,一些体育基本技能不但是学生强身健体的需要,同时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前滚翻”,它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如果体育课中没有了基本的技能教学,那么体育课就不能称之为体育课,再谈什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关于恢复放松
案例4:不少教师在课的尾声时,将原本属于让学生恢复身心的时间用于“讨论与评价”,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们这样做是新课改的要求”,试问,当学生身心处于一种疲劳的状态下时,讨论与评价会取得好的效果吗?
思考: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练习后的放松与恢复。新课标提出了“讨论与评价”的要求,有的老师就强行将“讨论与评价”推到了本该属于“放松与恢复”的位置,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既是对“放松恢复”的强行否定,又是对“讨论与评价”的错误理解,身体练习与放松恢复是有机结合的,如果光有身体练习,没有放松恢复,那么学生会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疲劳状态,这样的体育课时间长了,学生难免会产生讨厌之感,同时这种做法也是极不科学的,虽然新课标对于放松与恢复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但并不代表放松与恢复无用。
实际上,传统体育教学是每个时代的积累,时至今日。其中的精华部分依旧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实践价值,所以我们对待体育传统教学应采用“扬弃”的态度,好的我们应该发扬;不好的我们应该摈弃,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改才能更为合理、更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