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作者: 王 璐摘 要:汇率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中起到杠杆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在金融危机之后又一次升温,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国际焦点。在这巨大的压力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影响如何,以及中国应如何应对此次危机,本文将从以上两方面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阐述研究。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154-002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现状
自1949年确立了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到2005年对人民币制度进行改革,我国汇率经历了频繁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兑人民币的官方交易价格由原来的8.27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幅约为1.9%。与此同时,我国废除了原来仅盯美元的汇率安排,开始施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美国次贷危机后的希腊危机,使得各国经济形势恶化持续,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在世界范围内变本加厉,人民币汇率在因为金融危机缓解了一年多后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一次卷土重来。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打击国内出口依赖型企业,削弱出口产品竞争力
我国虽被冠为“世界工厂”,但实质上却是一个“世界加工厂”。大多数企业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的策略,出口产品主要以低附加值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出口增长的根基并不十分坚实。当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外国对其出口的商品需求减少,出口的规模就会受到限制。由于我国国内消费水平不振,内需不旺,这就加剧了出口产业的产能过剩,造成大量贸易摩擦。国内出口产品是以人民币来计算成本的,出口后企业赚回的是贬值的外国货币,结汇后人民币因为其升值而缩水,使得以人民币计价的企业利润大幅减少,必然会抑制部分产品的出口,产品出口型企业利润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亏损的现象,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下的出口型企业。这又带动了社会失业率的增加,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其次,人民币的过快升值可能导致我国贸易顺差的锐减,降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2010年3月,我国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增长24.3%;进口1193.5亿美元,增长66%。当月贸易逆差72.4亿美元,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首次打破贸易顺差的局面。人民币升值的持续压力会继续阻碍我国出口的增长,国内GDP的增长也可能因此放慢步伐。
2.热钱冲击金融市场,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金融危机席卷过后的全球资金配置在方向和规模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欧美经济仍未明显得到提振的同时,美联储的低利率和弱美元货币政策使得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大量巨额资金以快进快出的游资方式出现,而其中不乏热钱隐匿的身影。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提高、经济前景的进一步看好,中国无可避免的成为全球资金流人的最优选择地。热钱的大量涌入,既不能带动就业率的提高,也不能提供服务作用,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在热钱的推波助澜下,我国的资本价格被不断提高,股市涨幅明显,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飙升,资本流动性过剩,这些现象会加大资产泡沫膨胀和破裂的可能性,增加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监管的难度,并给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带来很强烈的冲击。
3.巨额外汇储备缩水
我国外汇储备在全球名列第一,截至2010年6月末已达24543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无疑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但一旦人民币汇率升值,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穆迪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团队负责人SumeiTang博士称,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我国的外汇储备量就会受到168.22亿美元的贬值损失。国内人民财富也将随之蒸发。由此可见,利用人民币的升值来应对通货膨胀是得不偿失的。
4.增加就业压力
通过建立内生劳动供给模型得出,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失业率随之增加0.32%,特别对出口外贸企业生存困难所波及到的就业问题影响复杂而深远(见表2)。具体而言,人民币升值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我国国内就业形势,一、本币升值使得国外商品价格降低,国内产品竞争力削弱,出口规模整体缩水,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企业面临倒闭,导致大量劳动力被解雇。二、人民币升值增大使得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以及劳动力成本都有所提高,外商对华投资的成本也随之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在华投资力度,减少外资创造就业的机会。
三、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对策
1.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鉴于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以及资本的流动性都不强的特征,我国应尽快推进汇率改革。人民币须向国际化的方向迈进,这对巩固人民币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逐渐对外汇管制放松,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并创新金融制度,使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广泛流动。另外,应保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和稳定性,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水平,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和收益率,防止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下滑的危险。
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我国产业层次低,增长方式粗放,产能过剩突出,创新能力也不足,因此应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充分利用我国劳动成本低的优势,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值、低技术含量的企业,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调整步伐,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品牌优势,掌握出口商品的定价权,积极进行出口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抗风险力,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3.加强对国内游资监管
热钱带来的风险隐患已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为了抑制热钱炒作的机会,我国须加大对国内游资的监管力度和境外投资的审批强度,降低投机性资金的过度流入。首先,针对我国现行的监管政策,严格加强对跨境资金的流动管理,在投资者信贷额度、银行外债指标、企业预收延付贷款比例期限等方面严格把关,加大对虚假外资、出口骗税退税的打击力度,并着力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其次,应适度放宽国内个人对外投资的限制,调动其积极性,促使资本双向流动,变“藏汇于国”成“藏汇于民”。
4.扩大进口,适当控制储备规模的过度增长
自2006年2月底,我国赶超日本成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截止到2009年12月,外汇储备已达到23992亿美元。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我国长期处于较大的贸易顺差。因此,我国要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适当控制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一方面要适当增加进口规模,特别是国外高新技术产品和石油矿产等战略性资源,以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逐步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改善贸易失衡的局面。此外,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目前,我国两万多亿的外汇储备中主要仍以美元为主,极易受到美元走势的影响。所以应建立多元化的结构体系,将部分外汇储备转换为黄金等储备份额等战略性储备,对基础设施、教科文卫等民生领域进行战略性建设,并增加进口,鼓励优质企业到海外投资和收购,将部分外汇储备加以利用消化,以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5.扩大内需,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投资、出口、消费是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但是消费在其中所占比例是最小的。经统计局核算,去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增长率达15.9%,但居民消费增长率只有9%不到。内需不足体现出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外汇储备增加,贸易顺差进一步拉大。因此,应毫不动摇地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四、小结
人民币升值压力对我国来说是一次契机,汇率制度的改革将有利于我国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环境,平衡缓解各国的贸易摩擦。因此,中国应借鉴国际经验,运用人民币汇率的的调整配合当前的货币政策,创造一个完善的汇率市场,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尽快缓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为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邹小芳.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金融市场,2010年第6期
[2]林劭劫.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探究,现代经济信息,2010.5
[3]罗爱龙.试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企业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