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生成长的阶梯

作者: 朱 瑛

摘 要:充满激情或是缺乏信心还是原地停留,让学生在艺术的学习中通过鼓励的评价机制、面挫的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塑立“我会”“我能”“我强”的自信的态度。

关键词:自信; 评价; 态度; 精神; 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07-001

自信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学业和事业成功的第一要诀。而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情感,终极目标是健康人格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播种“自信”种子的最佳阶段。我们美术教师需要根据美术学科的知识结构与教学特点,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各要素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我会——建立表扬鼓励的评价机制

课堂中,学生如何跟转教师的思路,更好地融入课堂,让学生会说,并且敢说。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问题答对,就及时评价说“好”“很好”“对”;对于有创造性的回答,就说“聪明”“真了不起”“值得大家学习”等;对于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就鼓励说“再仔细想一想”、“谁帮他一下”、“相信你一定能答对”等。由于学生的回答得到了及时表扬、肯定,他们发言十分踊跃,课堂气氛活跃。自然对后面的教学环节有了一定的帮助。

有的孩子想像力非常丰富,一片树叶、一朵云彩,在他的脑海中都能赋予生命的灵动,可是真正表现在纸上的内容却不如所想,不是构图偏差,就是用笔太随意、潦草,甚至涂的颜色也是一团糟。这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性来引导他:“你一定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孩子!”“你的想法真奇特,如果能把它表现在纸上,让大家都能欣赏到这么美好的景象该多好啊!”“想得这么美,画出来一定更美!我相信你能做到的。”通过鼓励,让学生大胆自信的表现。

二、我能——培养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

1.传统的美术教学重技能,使学生的自我评价普遍围绕“像与不像”来展开,导致学生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不敢尝试。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即使他们有创意,也会因不自信而失去勇气。

美术教学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孩子们的想像让我们觉得离奇怪诞、光彩生动,对于这些突发奇想、异想天开,欣慰感动之余,更应该加倍关注、鼓励、赞赏他们的敢想敢说,使他们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独特的审美观点。美术作业不同于语文、数学作业的“求同”,美术创作更应“求异”。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孩子们个个天真率直,尽管他们不具备高深的技法,也能用独特的方式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表现出来。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作业就是要求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不同的特色,有各自的想法。如在一年级《鱼儿游游》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大多表现的是鱼妈妈带着鱼宝宝畅游大海的一种温馨的美; 但也有学生将鱼画得有手有脚,尤如怪兽,画面肮脏,教师应对学生独特的审美观点及时加以肯定。其实“凶猛”的鱼的世界也是自然界的一种真实美。这样,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才能呈现出多样性,画面才能更生动。

2.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可以在选择探究内容、确定教学难度和教学要求上,尽量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探究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按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给学生的探究活动设置相应的难关,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有时会遭遇失败,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烦躁和不安,甚至会失去对美术课的信心。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使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直到最终取得成功,以此来训练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作激情。特别是一些学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多做多画。如在三年级《门、窗、墙》一课教学中,学生的设计创意从外形、用途、材料等来分,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充满灵气,但用画笔表现出来的却又十分单调。我们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绘画、布贴画、什物、泥塑等多种形式表现,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我强——促进与人合作的自信精神

由于美术课堂实践时间有限,学生常常在“设计·创作”这一模块的学习用时较多,难以一个人单独完成。因此,运用“团队合作”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自信地加入团队,成为不可获缺的角色,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也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自信度。

如三年级《我造的房子》一课,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团队中,大多数学生对“造”房子感兴趣,但是也有部分孩子不感兴趣。看着别人动手,自己呆在一旁。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强制他们参与,他们可能会应付了事,也有可能会破坏小组的成果。于是,课堂上我故意引导学生们思考:“同学们,造的房子一定要在地面上吗?房子周围会有什么?房子还能给什么样的人居住?”学生们的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可以造在汽车上。”“可以做个兔子住的萝卜房子。”“可以给房子周围围上一个救生圈……”“我会做救生圈。”“我会做飞船……”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打开了话匣子,连那些对此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孩子也加入了话题讨论中来,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对孩子们说:“看来今天的房子展览能看到许多还没见过的房子呢,看看我们的建筑师们会有什么样的奇特发明。”这时那些对此本不感兴趣的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加入到了合作队伍中去。“艺术没有差生”。或许有的孩子在某方面比较弱,让学生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带着自信进入合作团队,参与合作,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

自信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免疫系统”。教师应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自信心,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通过我们的艺术课堂,让学生获取自信,拥有自信,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阶梯上攀登得更高、更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