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画的指导
作者: 卢 娟摘 要:指导幼儿绘画时,我们必须融进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眼光欣赏他们的作品,因而在指导儿童画的过程中要做到这几步:一部曲:吹开幼儿观察和表现事物的窗口;二部曲:奏响幼儿绘画兴趣的源泉;三部曲:唱响幼儿绘画想象的翅膀;四部曲:引入孩子的眼光评价绘画作品。
关键词:儿童画; 指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41-001
儿童画是幼儿心灵的写真,几乎每一个孩子当他能抓住画笔玩耍、发现涂画变成的各色形状和图案,他们的想象中就展现出一个广阔的、成人理解不了的天地,我们会从一幅纯粹的儿童画中,感受到童趣、稚拙及纯真的爱和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在指导幼儿绘画时,必须把自己融进孩子的世界,踏着他们的节拍来共同欣赏他们的作品。因而在指导儿童画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四部曲。
一部曲:吹开幼儿观察和表现事物的窗口
儿童画是通过视觉形象来进行的。画画时先观察对象,分析它的形状、结构、色彩,从而了解事物之间内在的和外部的联系以及他们的形状特征。对幼儿来讲,他们虽然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看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注意力、观察力并不细致,如果让他们把看到的事物画下来,那并不容易,需要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使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从而提高作画能力。
我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散步、游览,指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当幼儿对路边的花感兴趣时,就引导他们认识花的形状,比较这朵花与其它花花瓣、颜色的不同;再引申到这些花花开、花苞、花谢时有什么不同,一朵花与一群花又有什么区别,孩子们在观察比较中感受了花的美,丰富了知识,扩展了眼界,表现在画纸上的“花”也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二部曲:奏响幼儿绘画兴趣的源泉
兴趣是幼儿参与绘画创作的源泉。在绘画时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兴趣、挖掘他们丰富的内在情感。让他们在愉悦的心境中创造富有个性的作品。
在幼儿创作“脸谱”时,我首先以参观展览的形式,把幼儿带进中外“脸谱世界”,让幼儿感受中国京剧脸谱丰富的想象和艺术的夸张,非洲黑人面具神秘莫测的原始风格。接着,让幼儿以小小艺术家的身份制作自己喜欢的脸谱,“可大、可小、可长、可扁,越奇特越与众不同越好。”此时,幼儿把绘画当成了游戏,兴趣特别高,注意力也特别集中,他们凭着自己的直观印象,大胆地、无拘束地在纸上表达对事物的感受。于是有了丑小鸭黑白分明的花脸、插满羽毛的奇特小丑脸上开满鲜花的笑脸妈妈……可见,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越丰富,创作出的作品也越有个性。
三部曲:唱响幼儿绘画想象的翅膀
幼儿心中充满着对社会的美丽幻想,在他们的眼中,大到天体宇宙、太阳、月亮,小到飞鸟、花草、蚂蚁都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事物。而传统教育总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求他们依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因而在每次绘画前,我就尝试着让幼儿去和小鸟对话、花草跳舞、动物嬉戏,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心中感受。
一次在绘画“奇妙的云”时,我告诉幼儿“云儿变成了一群蝴蝶姑娘”,幼儿说“它们在花丛中跳舞”。我说“小鸟为它们唱歌”,幼儿说“小蛐蛐弹琴、花儿笑弯了腰。”有一个孩子说“来了个大花猫,吓飞了蝴蝶、吓跑了蛐蛐”。孩子们哈哈大笑。而在他们的画纸上,就有了快乐的音乐会、过生日的美人鱼、跳舞的水果娃娃……那成人眼中只会移动的云,在幼儿的世界里,却编织成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只有幼儿纯真的心灵才能画出如此美丽、稚拙的梦幻之花。
四部曲:引入孩子的眼光评价绘画作品
只有学会正确评价儿童画,才能明确指导幼儿绘画的方向。儿童画在各方面是幼稚的、天真的,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我们千万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要求去评价幼儿的绘画,必须从幼儿实际出发,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表达方法,着重鼓励幼儿的想象力和独创精神,适当考虑绘画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幼儿的绘画,我们或许不清楚画的是什么事物或什么场景,但你能感到画美极了,或看上去很舒适、很特别,都应及时给以肯定、鼓励和赞美。对于那些头重脚轻的人物,弯弯斜斜的建筑和实际比例对照脱节的画面,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和想法去批评幼儿的作品,这会抹杀他们的创作个性和热情。
此外,我们应该明确,指导幼儿绘画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不要给以幼儿过多的绘画模式的训练。真正的艺术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应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为幼儿提供一种良好的、宽松的、愉悦的创作氛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笔在画纸上尽情飞舞,获得绘画创作的快乐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