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作者: 宋 慧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诱发。
关键词:生活化; 自主参与;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84-0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的教学兴趣将从以下几点重点把握:
一、让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数学课堂
1.课堂语言的情趣化
语言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信息的工具。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去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语言教学中交流,添上课堂的一份兴趣。
2.数学内容的生活化
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去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讲述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力的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差异,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既能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兴趣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课堂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1.创设参与的和谐气氛
在数学课堂中,教与学气氛的和谐是建立在师生情感基础上,老师使用每一个眼神,说出的每一句鼓励的语言,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从而缩短师生心理距离,促使学生能够相信自己提出问题,开始积极的讨论,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2.提供参与的时空条件
小学生自控力较弱,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布置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明确教学手段和策略,如分组讨论、游戏或出示有助于教学的实物。这样能够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调动情绪,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明白道理。
3.让出学生自动参与的时间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后,会发现很多的解题方法与问题,那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发言,抓住学生发现问题的机遇,老师再在集体交流中去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如我在授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45+30”“45+3”这样的例题中,就是让学生先回忆20以内的加法的方法,后通过自学书本后分组讨论看学到了哪些方法,每个小组都是积极发言,这样就是让出充足的时间让小组派出代表发言。生A:我来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们组经过讨论20以内的加法是用“凑十法、选平法、数小棒”等方法做出来的,通过我们组一起自学课本后,我们全都会用“小西红柿的数数、小辣椒的摆小棒、小蘑菇的拨珠、小萝卜的分与合等方法”
生B:我们小组也得出了很多的方法,有的都与A的同学是有相同的地方。但我们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竖式计算的,写竖式时个位要与个位对齐,十位要与十位对齐。
生C:方法大体上是A与B同学说的,但我们组一起讨论了比较简单的方法,都是认为用分与合的方法比较简单。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1.为学生在课堂中提供成功的机会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强调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创造等多种展示才华的时间和舞台,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事物的规律与本质,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尽全对,教师也不能急于否定或给出答案,而要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用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引导他们继续探索,获得最终成功感,或者只要答对一些,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2.关注个性体验,让个别学生提供成功机会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就可为个别的学生留下必要的空间。如在43-7中的解法多种:
这个放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并且通过学生展示多种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寻找的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这样能够让多数学生尝试到成功感。
3.要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创造条件提供再次参与的机遇,用情趣化的语言去激发学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并非抽象和枯燥,从失败中寻找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综上所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的是教师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课堂。如果很好地把握好以上几点,相信课堂的气氛是活跃的、情趣是高涨的、收获是颇大的。只要时刻摆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正确把握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相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兴趣将是学生一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84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