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通货膨胀问题之我见

作者: 孙秀宏 和珍珍

摘 要:通过分析我国近年通货膨胀现象原因的深入探讨,总结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 流动性; 财政补给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78-001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特点

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泛滥引起,而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我国近年通货膨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

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不同,发展趋势不同,与世界经济联系程度不同,但由于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开放部门转移,另一方面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却又要求在工资、价格等方面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和开放部门看齐,结果就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2.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并存

按照通常理论,人民币升值将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从而增加国内商品总供给,有利于压低国内物价。但在现实上,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的价格还是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在某个时期人民币越升值,国内价格上涨得越快,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与国内价格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另外也是受到国内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的影响。

3.最后,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比较复杂

论其原因既有总供给影响,又有总需求影响。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外因素。国外一些学者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多引起的,要抑制通货膨胀必须减少货币发行量,提高存款准备金。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探究

1.流行性过剩

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既然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近期我国普遍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简单说来,之所以存在通货膨胀,根源还是在一个经济体内部流转中的货币太多,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社会内部的“钱”太多。用目前媒体中时尚话语讲,就叫“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流动性过剩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

2.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固定投资过热

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通过固定投资的高速增长实现的。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局部过热现象,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高速增长、固定投资过热的同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日趋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下,过高的经济增长和过快的投资增长会成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动因。

3.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及股市的财富效应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居民收入的增加。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大幅提高了公务员、教师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2004年以来出现的“民工荒”使得农民工工资有所提高,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的增加,继而对价格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解决通货膨胀的对策

1.多种货币政策齐下

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货币投放过多的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外汇管理制度的完善仍是重要课题。从市场建设角度看,推动外贸部门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和清算货币、建立以贷出外汇为主要业务方向的离岸金融市场、扩大境内短期外汇借贷市场等,都是积极有效的措施。第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短期利率,治理“流动过剩”。拉开利率的时期差别。

2.加大农产品的供给

(1)加速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对“三农”的财政资助方面要加大力度。现时,要提高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资本的流失。

(2)在农村建立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我们必须在农村建立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对农业生产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的市场预测机制。

3.财政支出结构。应该加大惠农方面的财政支出,增加农业方面的财政补贴,改善民生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此可以作出以下调整:

(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农产品补贴,大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2)通过财政加大对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改变居民收入增长滞后经济增长的状况,缩小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促进消费的增长。

(3)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力度,防止资本快速进出,有效调整出口结构。为了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防止国际游资进出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应当加强对国际游资出入境的监管力度。缓和国际资本迅速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引起价格的哄抬,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短期内的撤离行为引起的经济动荡,保证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