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融入“后进生”的心田
作者: 钟淑艳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教师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在客观地分析和对待学生的前提下,加强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创设积极向上的环境,促进其心理品质的优化,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本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学环境;培养自信;心理品质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09-001
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在这n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后进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中学的升学率要有所突破,关键在“后进生”的转化上。笔者具体从下面几个方面浅谈后进生转化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客观对待后进生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处于发展期的人。给予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在解决了他们精神上的困惑和痛苦之后,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促使他们更好的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本意,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目的。
教师还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后进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这是进行转化工作的首要前提。
二、认真分析“后进生”群体,做到知己知彼
“后进生”的提法过于笼统,要学生具体分析。另外,“后进生”类型的分法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也绝不一样。有的学生从学习成绩看是个“后进生”,但从思想品德看说不定倒是个“优生”。再则,所谓“后进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要么越变越差,要么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般来说,后进生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看
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新很差。
2、从智力角度看
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
3、从心理行为看
有的学生虽竭尽全力,也难有所成,故面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则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行为失常。
三、加强“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后进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要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
1、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中,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班主任在教育、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同学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2、树立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和消极因素。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理解,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信任的表现。
四、优化教育环境
1、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室环境
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环境能给学生“万事皆无”的良好心理影响。我今年开展了“美化教室、美化宿舍”的活动,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装扮教室和宿舍,制作精美的手工制作,办手抄报等一系列活动,把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结合起来,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涌进后进生的内心深处
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文化的交流,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五、优化课堂结构,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推行分层教学、整体推进的方案,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运用,达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让学生都能成功,个个成才。因此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
通过以上几点的实践,我班后进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态度及成绩明显提高。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既复杂又具开创性的工作,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