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作者: 姚苗苗

摘要: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就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教给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并且关注交往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关键词: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81-001

缺乏交往能力的幼儿,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的。独生子女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冲突,长此以往,将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交中受到挫折。

幼儿园作为对教育起着重要影响的主要方面,应十分关注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通过正确引导,使他们符合新型交际人才的要求。当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便开始过上集体生活,便具备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条件,所以幼儿园理所当然地成为让幼儿学会交往的场所。那么,幼儿园应该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一、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幼儿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幼儿的不安心理,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老师可以请大年龄班的幼儿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儿解除孤独、害怕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交往。这样,还促使大年龄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中必须有责任心、互助心。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同样也可以促进幼儿间的交往,如小小建筑区,大家一起商讨如何搭高楼、围墙;漂亮的墙饰引得幼儿蹙足观看,相互交流;自然角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小蝌蚪的趣事……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和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要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娃娃家”中长辈与娃娃、商店的营业员与顾客、医院的医生与病人……角色游戏形同一个小社会,为幼儿走向大社会打好基础。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二、教给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

幼儿在父母身边时,往往一切问题均由父母代为解决,不需要他们出面,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与人打交道。进入幼儿园过上集体生活后,他们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此时,幼儿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教会幼儿在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日常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XX。”“有空来我家玩。”协商语言:“给我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除了教给幼儿交往的语言,还应教给幼儿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可以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帮助幼儿扫除在活动中出现的障碍,使幼儿掌握交往中的规范。我曾看过两组幼儿进行抛接球游戏,一组由老师带领,一组由幼儿自己组织,刚开始,两组都玩得挺好,可不一会,没有老师的那组吵起来,几个幼儿蹲在地上不玩了,原来是有个较调皮的幼儿老想自己抛球当主角,不让别的幼儿拿球,还撞人、踩人,大家对他有意见,就吵起来,不玩了,那幼儿看没有人跟他抢,也就没有兴趣玩了,比赛停止。此时,老师应积极引导他们寻找问题的原因,启发他们确定比赛规则,并使他们懂得只有在比赛中互相协作,才能把比赛打好。

三、注意交往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注意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幼儿交往中非常受欢迎,有些则被排斥,这都跟个性是否适合交往规范有很大关系。教师在引导幼儿交往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幼儿可塑性很强,只要抓住教育契机,幼儿在交往中出现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我工作期间,遇到过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幼儿:有些娇气,动不动就哭;有些霸道,他要的玩具别人不能要;有些支配欲特别强,总喜欢别人听他的。这些幼儿在和同伴交往中,都容易被群体排斥。针对这些孩子的个性,我都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细心的引导,克服交往中出现的不良个性是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能力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四、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幼儿表率。幼儿的模仿性特强,因此,教师们之间应建立真诚、友好、平等、互助等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幼儿在观看、模仿成人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师在为人师表的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家长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家园联系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家园配合。要求家长在家中创设良好的交往氛围,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在外认真工作,团结同事,在家要与邻里和睦相处,要调节好家庭的气氛,婆媳互敬互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与人为善”的交往思想,从而指导他们的行动。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

愿我们共同努力,重视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21世纪的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