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针织专业教改方向的探讨
作者: 金翠洁摘要:从针织专业生产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设计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锻炼,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和实际生产结合到一起,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课程设置;专业实习;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91-001
一、中职针织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针织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针织专业基本工艺原理和技能的技术人才,使学生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目前,针织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例如:针织专业三门主课《纬编学》、《经编学》、《织袜》,教材中讲述的部分内容工厂早已不采用,其中讲述的设备大部分趋向淘汰,有些老设备工厂都已进行了技术改造。对于近年来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生产设备,新的生产技术,教材中基本上没有,而这些却正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针织专业目前除了前面所述的三门主课,还缺少针织横机,针织服装设计与缝制工艺,针织产品质量控制等课程。3、学生实践环节薄弱。中职教学强调培养实用型人才,现在针织专业结合专业教学不同的阶段,开设认识实习、保全实习、毕业实习。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实习条件受到限制,还有一些客观原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针织生产工艺,设备保全等实践知识,以及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二、中职针织专业教改方向
1、优化教学内容,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的设置与学生今后的工作有直接的联系,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从生产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因此,对原有的专业教学必须加以改进。首先对教材要进行调整。其次,课程设置要有所补充,增加选修课程。除学生必修的几门专业课外,在课程设置方面,拟增设针织服装缝制工艺,针织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羊毛衫生产工艺,微机在针织机上的运用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作为选修课,这样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2、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
针织专业作为应用类学科,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针织专业性实习有认识实习、保全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是在开设专业课之前,通过对专业工厂的实习,使学生对针织专业的设备、针织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操作要求有所了解,为学好专业课奠定基础。目前认识实习时间为一周。时间较短,应该延长为两周,让学生能跟班操作实习,增加感性认识。另外,在专业理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去工厂参观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保全实习,主要使学生能学会各种保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针织机的拆装原理、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现在保全实习时间为三周,时间较短。针织保全实习有二种机台:台车和棉毛机,保全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能织出产品。而三周时间只能安排学生对机器编织成圈部分进行拆装调试,如果进行整机的拆装保全,一般需要六周时间,另外还要增加横机,大圆机的保全实习,至少还需要三周时间,如果条件许可,可安排学生去针织厂跟班保全实习。毕业实习,一方面帮助学生扩大专业视野,参观各种不同类型的大中型针织厂,另一方面,为学生毕业设计收集有关资料。现在毕业实习时间为四周,建议毕业实习时间延长为八周。
另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增设专业实习。通过上述几方面的改进,能使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大有提高。
1、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针织专业课程是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联系的课程,对此,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式。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1)案例教学,工学结合,淡化理论与实践的界限
在针织专业课的讲授中,如果专业教师只是讲述书本上的概念、工艺,而没有与工厂中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与生产设备相联系,学生会感觉很枯燥。因此,在专业课的讲授中,专业教师要把握专业基础“必需、够用”的限度,突出应用性。教师可拿出部分学时,带学生到工厂去实地讲解,体现出“课堂教学模拟企业,企业就是课堂”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淡化理论与实践的界限。
(2)开发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条件限制,在针织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无法将新型的针织设备和技术展示给学生,由此造成学生对针织设备难以获得良好的感性认识,而有限的课时也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扩充,影响了授课效果。为此,我们改变原来“口语+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授课中。我们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针织新设备,对其主要机构、工艺过程中各机件间的配合等进行拍摄;对一些产品及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拍摄,将抽象的概念和形象的图片、动画相结合。力争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演示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新课件的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注重师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针织工业与其它纺织工业一样正在迅速发展,专业教师知识更新非常重要,必须及时了解掌握针织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并且运用于课堂教学。这一方面需要靠教师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多注意收集、了解有关的专业情报资料、产品信息。另一方面,要求学校能给教师创造一个更新知识的机会,如让教师到对口针织工厂进行生产实践,或去专业院校进修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