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

作者: 王晓非 赵 明

摘要:作为政府、市场双向作用的职业教育,其发展受到以上两个因素的制约。从管理学角度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现象”。“经济人”假设则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了校长负责制,提出加强职业学校“法治”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法治

中图分类号:G71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93-001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开始由政府主导作用为主逐渐走向以市场提供为主,政府管理为辅的模式。其中市场参与的方式大多可以包括四类,其一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其二,拓宽职业教育的投资渠道,走市场化运作道路;其三,加快职业学校民营化发展进程,多种办学主体共同发展;其四,职业学校的非教育活动,可以直接走进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当然职业学校的发展建设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因为社会对人才的近期需求可以由市场反映出来,但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信息系统不快捷,这种反映也是有限的,有时还是不真实的,而社会对人才的长期需求,只能依靠政府和规划进行调节,不能听任市场的自然发展。

一 、从“政府失灵”看职业教育的管理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虽说职业教育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之间密不可分,但它也具有固有的功能缺陷,若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完全摒弃政府干预的市场调节,势必会导致市场失灵。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以及教育所具有的很强的正外部效应;第二,从教育的需求方来看,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问题和对未来收益的严重的不确定性;第三,源于教育的“生产”方面:教育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且面临着资本市场约束。这三个方面导致职业教育市场的失灵,使得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投入,促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优化资源配置等职能来加强对市场的控制,减少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损失。

在我国教育倍受关注的当今,政府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正处于需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中,政府对其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政府失灵”现象。主要具体表现在:

其一,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缺位、越位管理导致无效干预。针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政府对其所应控制的范围、方式和力度并不明确,在学校财务、教师聘任、教学方式等学校内部具体事务上大包大揽,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也使职业学校缺少了自主发展的主动权,压制了学校的办学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却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政策制定、财政投入、教育质量监控等本应加大力度抓好的关键问题上却迟迟没有有效的方案实施。

其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过度干预,不利于其他因素的介入。政府垄断职业教育产品的供给,将市场竞争机制排除在外,拒绝市场教育主体敏感的成本效益观念、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忽视其他教育主体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职业教育的管理中,政府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职能。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优势,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赋予职业学校充分的自主权,发挥学校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使学校的发展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自身优势。

二、“经济人”假设在职业学校中的体现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大多强调“校长负责制”,虽然该体制下到顺了学校的职、权、责的关系,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但是校长权力的无限扩大却也带来了相当的隐患。谈到职业学校,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我们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如此机制下的校长一人决策:

首先,校长与其他职工一样,同样是具有理性和私利的“经济人”,他并不完全是全校全体员工和学生“公共利益”的代表,他们也具有自己的动机、愿望和偏好,关心自己在学校管理活动中的成本和收益,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此过程中,校长的利己目标和学校全体员工希望他最大化的目标,对校长的行为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其次,校长一个人的认知、行为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认识到在职业学校管理的多元需求复杂性,如社会需要依靠其解决就业问题、双师型教师需要其为自己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一定的决策参与权、学生则需要通过教育实现自己的目标等,在如此多目标的追求下,校长的行为不一定以学校公众利益为行动目标。再加之市场的不稳定给职业学校带来的诸多变化,导致校长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认识局限,而很容易造成校长的决策失误。

再次,学校的合作企业、实习场地、学生就业等问题的解决如果过分依靠校长一人,而缺少相关制度以及学校董事会、教职会的限制,就很容易因为校长的“经济人”本性而造成失误的产生。

所以,为了避免校长一人决策的种种弊端,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及校内制度,突出规则、制度对管理者的约束作用,强调校长必须依法行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必须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其次,要对校长进行标准多元化的定期考核,建立相应的、切实有效的对校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以维护学校整体的利益。再次。要在学校中充分体现校董会以及教师代表大会的作用,让教师也参与决策,以避免校长过多地采取利己的行动。一方面使学校管理更加全面的体现全校教职员工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加大外部力量的监督作用,让他们共同参与学校的相关管理并对校长进行相应监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