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级跳起跳时的研究
作者: 杨红梅摘要: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吴波、朱书靖进行起跳技术分析。力求为男子三级跳远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起跳;角度;腾起角;水平速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147-001
男子三级跳远曾是我国田径运动中的一个发展快,水平较高的项目。我国田径史上,在60年代和80年代,我国运动员田兆钟和邹振先分别挤身于三级跳远世界前10名的行列,并在国际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为我国争得荣誉。而近十几年来,我国男子三级跳远水平却处于低潮阶段,出现的尖子不尖,整体水平不高,后继乏人的困难局面。鉴于此,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吴波、朱书靖进行起跳技术分析。朱书靖、吴波今年来出现在我国各站大赛的前6名的频率非常高,他们代表了目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的最高水平,对(吴波、朱书靖)上板后(含上板瞬间)的全过程的各技术环节进行起跳解析分析,力求为男子三级跳远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
1、起跳时着地角和离地角的研究结果
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各跳中起跳时的着地技术与水平速度相关。着地技术运用合理有利于减小水平速度的损失,反之则使水平速度损失过多,一般用着地角度来衡量三级跳远运动员着地技术是否合理,在一定范围内,着地角度的增大说明运动员在各跳起跳时的放脚着地中,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相对减小,垂直分力相对增大。这意味着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中水平速度的损失较少,向前性比以前好。合理的着地动作又能减少前一跳对后一跳的影响,所以说着地角是反映着地动作的重要指标。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朱书靖前两跳的着地角比吴波的着地角大,说明朱书靖在前两跳的水平速度损失的不是很多,总的来说朱书靖的着地角有些偏大,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而吴波第一跳的着地角偏小,制动作用就大,第二跳着地角比较合理。但是由于吴波第一跳损失了不少水平速度,导致第二跳和第三跳的水平速度受到影响,使得三跳的最终成绩受到影响,由于朱书靖在前两跳中着地角比较大,使得着地缓冲腿支持负荷加大,进而使第三跳的着地角度偏小,而吴波在第三跳时着地角偏大,由于前两跳中着地角度小,向前的水平速度也就越大,但是也更容易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
2、起跳时腾起角数据的研究结果
朱书靖、吴波三跳中的腾起角为20.49°、10.62°、24.02°和17.42°、17.39°、19.45°。根据有关研究分析得出理想的三跳腾起角分别为14°—18°、13°—15°、16°—20°。朱书靖第一跳的腾起角比较大,说明第一跳的身体重心较高,这样高的重心不利于水平速度的向前性。第二跳的腾起角比较小的原因是因为第一跳较高的腾空轨迹会增大第二跳起跳腿的负荷,朱书靖第三跳的腾起角也偏大,使得身体垂直速度增加而水平速度减弱,而吴波的前两跳也偏小,第三跳虽然在理想的腾起角度内,但总的来说三跳的腾起角还是偏大,使得水平用力向前而不是向上。
3、起跳时水平速度的研究结果
在三级跳远中水平速度是影响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学者Jams.G.Hay(1992)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水平速度在每个支撑阶段的前半段减小,在后半段增加,而且每一跳的水平速度绝对值逐步减小,垂直速度在每个支撑阶段中几乎以恒长比例增加,在踏跳前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步开始下降。运动员三跳的协调配合尽可能保持较大的水平速度和一定的垂直速度,是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即运动员要做好助跑与起跳及各跳之间的衔接技术,使跑、跨、跳技术连贯协调,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尽可能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从而使助跑水平速度在三跳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提高三级跳远运动成绩。
我们可以看出朱书靖前两跳着地角比吴波的着地角大,说明朱书靖在前两跳的水平速度损失的不是很多,总的来说朱书靖着地角有些偏大,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而吴波第一跳着地角偏小,制动作用就大,第二跳着地角比较合理。但是由于吴波第一跳损失了不少水平速度,导致第二跳和第三跳的水平速度受到影响,使得三跳的最终成绩受到影响,从朱书靖、吴波第三跳起跳时着地角来看,朱书靖72.98°、吴波84.92°,由于朱书靖在前两跳着地角比较偏大,使着地缓冲腿支持负荷加大,进而使第三跳的着地角度偏小,而吴波在第三跳的着地角比较偏大,由于前两跳中着地角度小,向前的水平速度也就越大,但是也更容易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朱书靖和吴波第一跳的水平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合理,但是朱书靖和吴波的第二跳和第三的水平速度损失比较大,是因为在第一跳着地角、离地角、腾起角中损失了不少水平速度,造成后面两跳的水平速度损失比较大,不能把水平速度保持到最后,是朱书靖和吴波成绩受影响的关键所在。朱书靖和吴波在前两跳的着地阶段,朱书靖和吴波膝关节比较放松,不利于缓冲和蹬伸。朱书靖前两跳缓冲阶段都比较小,这样不利于朱书靖腿部力量发挥,第三跳朱书靖缓冲的角度比较大是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腾起角度,有利于水平速度的发挥。而吴波第一跳缓冲的比较大,第二、三跳的膝关节缓冲比较小,这样水平速度在后两跳中损失是很大的。没有把水平速度保持到最后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