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郭建梅摘要:依据新课程要求,发挥评语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素质发展的潜力,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新课程;评语;激励功能;导向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79-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发展,改革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强调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不仅是教育界鉴别、筛选学生,他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评语作为教育评价方式,具有正规性、准确性和效果的长期性和传递性。是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及学习情况等各种行为作出的文字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作为教育的一种行为方式。教师的这一教育评价行为,不仅要遵循教学的原则,而且还要表现教育艺术的意蕴。
一、评语要不流于形式,突出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得到老师肯定的学生。心里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变化。教师用热情的笔写出肯定的评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以往的教师评语往往流于形式。如:“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良好、团结同学、关心集体。”这些空泛的、没有实际内容的评语,往往对学生起不到任何作用。
教师积极的评语,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所以教师评价应用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对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对学生的失误,应持宽容态度,给予具有导向性的评语,鼓励学生质难问疑,有自己的想法。
写评语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棒”、“真好”这种肯定的层面上,要注意发挥其激励性及导向性作用。鼓励性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步无止境,无论学生处于何种水平,只要比以往有进步,即使只是一点点进步,也应大力褒奖。对出现问题的学生也以激励为主,找出问题所在,写清改正的方法,婉转地提出希望。让积极评语多于消极评语,发展性评语多于静止性评语,学习过程中的评语多于终结评语。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给他们插上扬帆的翅膀;给他们以自信和力量,建立起“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精神面貌。最终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因,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二、把评语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素质发展的潜力,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
新的评价体系宗旨在于转变教师观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适时地、正确地评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教学。提高学生素养。在课前做好评价表格,对着中学生的表现做上相应记号,作为教师评语的依据,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让学生以人为鉴,逐步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的表现,收集相关评价信息,通过整理分析,找到学生闪光点,写出客观公正的评语,激发学生素质发展的潜力。
三、发挥《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的作用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为达到目标付出的努力和体验给予及时地评价,关注赏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从而使他感受到来自教师、家长、同班的支持和帮助。
以《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为载体,把每学期分成几个时间段,对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情况给予等级评价,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并在最后用诚恳的语言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在评语中受到激励。对不足之处给予具体导向,使学生从评语中明确新的发展目标。情真意切的好评语是师生情感的沟通纽带,也是家长和教师交流信息的桥梁。不仅可以激励、引导、帮助学生的发展,也可以使教师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评语功能的体现和运用,很多问题还只停留在思考表层上。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更多地调查研究,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去探索、去实践,一定会有更深层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