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学习中的“练琴”
作者: 李 靓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钢琴学习中“练琴”的过程,指出“练琴”是由情感挖掘和技巧练习两部分组成,从而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练琴。以提高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练琴”;情感;技巧;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12-059-02
对于学习钢琴的同学来说,“练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而是一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词儿,几乎天天大家都要去实践它。但是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的解读过这个词语当中的真正含义呢?难道只是单纯地弹奏琴键。反复练习吗?如果不能完全地解读“练琴”的含义。便无法提高“练琴”的效率、无法正确地“练琴”,甚至降低“练琴”的积极性。举个例子来说。大多数音乐专业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个问题:一首乐曲在经过两三周的练习之后,就会失去兴趣。学生们通常认为曲于已经练了这么久,为何就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呢?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没有积极性继续研究、继续练习下去。大部分学生都只是把乐谱上的音符弹出来,并且能够弹得很熟练,对于乐谱上的表情术语,他们也比较努力的去做。但就是做得不够到位,曲子就是没有办法吸引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表情术语为何要这样标,这样表现的含义是什么。对于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不理解且没有新鲜感的曲子,只有音响没有情感,自然很快就会觉得乏味,而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要提高练琴的积极性,就必须要理解“练琴”的真正含义。并且学习如何“练琴”。
钢琴学习中的“练琴”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乐曲情感的挖掘;二是钢琴技巧的练习。其实每一首音乐作品往往都是作曲家内心情感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包含的感情,加上熟练的演奏技巧,这样弹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同学们掌握了这些之后,从而指导自己练琴,再加上正确的练琴方法,就能够从自己的手中流出富有色彩的音乐。钢琴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得知:技巧是乐曲的载体,而情感则是乐曲的灵魂。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演奏出来的音乐才能打动人心。
那么,如何挖掘乐曲的情感呢?下面就以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为例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对乐曲产生的背景要有所了解。当我们拿到一首乐曲后,首先要确定这首乐曲属于何种风格、表达的是何种意思、应该用何种情绪去演奏。要成功地演奏一个作品,首先要对这个作品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包括作曲家创作这个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个人的相关情况以及他的创作意图。以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为例:这首作品创作于十九世纪,那是一个浪漫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漫主义是一种表现自由、激情以及渴望的艺术风格。由此可以确定《蝴蝶》属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在风格把握上应区别于古典主义,在表现上可以适当的自由些,不能像弹奏古典主义风格的乐曲那样中规中矩。其次,我们要了解作曲家个人以及创作这首作品的意图。《蝴蝶》是舒曼21岁时所作的一部钢琴套曲。创作灵感来自于一部小说《少不经事的岁月》。这首乐曲描绘的就是其中一段假面舞会的场景。舒曼为何要以小说作为乐曲的内容呢?这和舒曼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联。舒曼自幼显露出音乐才华,10岁时就能够自编出钢琴曲来描绘每个朋友的性格特点。他的父亲喜爱文学。是一位书商,舒曼深受影响,很小就会写诗和小戏剧。正是由于对音乐和文学两者的喜爱。舒曼的很多作品都和文学有密切关系,《蝴蝶》就是一个实例。在我们对乐曲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就能够确定乐曲的表现风格,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应该要用什么情绪来弹奏。接下来我们要学会用乐曲的内容来指导演奏。
第二,如何用乐曲的内容指导演奏。《蝴蝶》描绘的是一段假面舞会上发生的故事,乐曲中的12个段落描绘的是不同的场景和画面。以乐曲中的几个段落为例,其中,第一首化妆舞会表达的是化妆舞会的情形,主题温柔而热烈。主旋律是一段轻快华丽的圆舞曲,因此我们应该演奏的活泼、流畅,速度不能太慢,旋律要非常连贯。第三首,舞会上跳舞的小丑。乐曲用八度来表现小丑跳舞的情形,因此在演奏时应抓住“笨拙”这一音乐特征,八度重音要扎实,手腕需要固定,起支撑作用,触键要有弹性,不僵硬,使旋律保持连贯。第四首和第五首分别描绘的是维娜小姐的形象以及瓦尔特和维娜一见钟情。美丽高贵的小姐形象自然要表现得柔和、流畅,演奏时尤其要注意音色的处理,要求音色既饱满又富有穿透力。从而使音乐达到十分传神的效果。有了这些鲜明形象的启发,乐谱上的表情术语就不会显得那么空洞了。同时我们也就明白为何要这样标记术语了。这些都是要在理解乐曲的内容之后。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给予我们鲜明的音乐形象,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乐曲的情感,从而指导我们练琴。
综上所述,“练琴”中情感的挖掘主要来源于乐曲本身,包括乐曲风格的确定和对乐曲表现内容的了解,只有明确这两点之后,“练琴”才不会显得空洞,没有生气,指尖下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有生命力的音乐。但是仅仅有丰富的情感,而没有手指技巧这一载体,情感也是不会被准确地表达出来的。“练琴”中手指技巧的练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练琴步骤和方法,在练琴中没有重点,总是一遍一遍毫无变化的练习,这样也是无法达到“练琴”的目的。下面我们简单谈谈在练琴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 如何进行技巧训练:要学会从我们练习的作品中编选出适合自己的技巧性练习。在任何一首我们所弹奏的乐曲中,几乎都能发现一两处地方让我们感到很难达到理想,从节奏、速度或者是精确度上都还有提高的可能性,那么,对于这样的乐段,我们就应该多加练习。但是也不能忘记要时常重复弹奏整首乐曲,这样才能使这些改进过的、有欠缺的部分与其前后乐段保持一致,否则整首乐曲就会失去完整性。要记住,某些难度大的乐段在离开前后乐段单独演奏时,可能会弹得很顺利,但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弹奏时,却完全接不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还是必须遵循其中的机械原理:即使一个机器的某一部件制作的非常完美,也仍需经过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部件也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整个机器的运作。在钢琴弹奏中,我们也要把一段已经改进好的乐段“装配”到整首乐曲中,反复磨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与前面和后面的一小节连起来练习,以后再将前后两小节、三小节、四小节等等依次连起来练习,直到感觉到它们在我们的手指下已经有了牢固的基础,这样才算达到技巧练习的目的。
2 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速度:一个钢琴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节奏和速度。同学们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在容易弹的段落上就会加快速度,而在难度大的段落或乐句上就会不自觉的放慢速度,这样就会使整个曲子显得松散,没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当然,速度也是根据作品的性质决定的。一般来说,活泼的曲子就不能弹得很慢。平静的曲子就不能弹得很快。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在有的乐曲中,抒情的不一定要慢,激动的不一定要很快,一切都要从音乐表现的需要出发。
3 旋律的演奏:这其中又包括了旋律的表现和句法的处理两方面。要弹好旋律。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正确的旋律。这就需要认真读谱,找到旋律的动向和形态。找到旋律之后,就是如何表现好旋律,这就要靠自己反复的多练、多听、多唱,这样才能体会到作曲家的意图、句子的语气结构等等。旋律就像我们说话一样要有呼吸,要主次分明,句子要有始有终。接下来就是段落划分,这就好比语文上的段落划分,我们也要使旋律的句子有个整体的结构。能练成一个长句子的就不要分成两句。尽量的把旋律线拉长,否则会因为呼吸太多而显得松散。
钢琴学习是个“练琴”的过程。“练琴”实际上是一个情感与技术交融的过程。这其中情感的挖掘就来源于对乐曲本身的全面了解。而技术训练则是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磨合的过程,练琴时会不时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练琴时一定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疲劳时,就干脆休息,放松大脑,这样才会更有效率。在掌握了这几点后,“练琴”才会事半功倍。理解“练琴”的真正含义之后,我们要更加细致、更加踏实地“练琴”,才能正确表达乐曲的内容,才能从中发觉音乐的乐趣,从而提高我们钢琴学习的积极性。